3月中旬已至,粮价持续上涨,而猪价却仍在下跌,养殖户的压力日益增加。从近半个月的走势来看,猪价似乎进入了横盘模式,既无法显著上涨,也难以大幅下跌,波动幅度较小。市场普遍认为,当前猪价再次进入磨底阶段。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新的声音逐渐浮现,例如有观点认为,4月份猪价可能开启反弹模式。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生猪行业的供需关系较为清晰:供应较强,需求较弱。尽管生猪产能已经有所回落,但需求端的消费不足仍然是抑制猪价的核心因素。此外,去年猪价走出低谷后,养殖户扭亏为盈,市场信心大增,补栏情绪也随之上升,导致生猪产能再度回升。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已回升至4062万头,接近绿色产能区间的上限,即将超出105%的安全线。这意味着,在今年9月之前,生猪存栏量将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与此同时,需求端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节日效应逐渐失灵,包括去年的腌腊季在内的多个传统消费高峰均未达到预期,仅有春节前夕的消费需求稍有起色。此外,人口老龄化、猪肉替代品增多以及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都进一步削弱了猪肉消费的增长潜力。因此,从供需层面来看,猪价的大趋势基本已成定局,未来价格波动的关键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情绪。
当前市场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季度的猪价仍被部分投资者寄予厚望。从仔猪和二次育肥的动作来看,尽管猪价整体表现疲软,但仔猪价格经历了“涨-跌-涨”的过程,这表明养殖户对二三季度的猪价仍然抱有一定的期待,补栏意愿并未完全消失。同时,由于年前大猪出栏较多,年后大猪供应一度偏紧,标肥价差扩大,这也激发了部分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不过,饲料成本(如玉米、豆粕)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使得部分养殖户选择观望甚至提前出栏,这也成为当前猪价磨底的原因之一。
其次,抄底心态在市场中普遍存在。当仔猪价格上涨过快时,养殖户的补栏动作会明显收缩;而当仔猪价格下跌至心理价位时,抄底补栏的情绪便会重新抬头。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猪价未来走势并非完全悲观。最后,养殖成本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年后,玉米、豆粕和小麦等饲料原料价格集体上涨,直接推高了养殖成本。虽然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个挑战,但也促使他们更加坚定挺价意愿,从而使得猪价在当前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那么,4月猪价是否有可能反弹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二次育肥的情绪变化。根据前两年的经验,猪价反弹往往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而二次育肥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饲料成本能够保持稳定,二次育肥的信心将得以恢复,从而为三四月份的猪价反弹提供有力支撑。反之,若成本继续攀升,则可能进一步削弱二次育肥的积极性,导致猪价反弹乏力。综上所述,市场情绪将成为决定4月猪价走势的关键变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