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贵港的清晨仍带着些许春寒。樟木镇在一片市井喧嚣中苏醒,包子铺冒出的蒸腾热气与菜贩清亮的吆喝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五金店旁,身着灰色毛呢西装、佩戴红色小花的刘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人。他身后,一排排整齐码放的扬翔饲料映入眼帘。
  当天正值刘叔儿子的婚礼,店铺前聚集了许多前来祝贺的宾客,其中不少是与扬翔公司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店铺大门一侧挂满了“扬翔优秀经销商”的牌匾,这些荣誉见证了这家小店一路走来的历程。尽管婚礼筹备繁忙,但店内依然不时有顾客光顾,购买饲料。在这热闹而紧凑的氛围中,刘叔向我们讲述了这家饲料店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贵港农村的道路蜿蜒曲折,年轻的刘叔骑着一辆二八杠自行车,往返于周边乡镇贩运马铃薯。“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囤马铃薯,路再远也不怕卖不出去。”刘叔回忆道。后来,他又经营过龙眼生意,但总觉得这类经济作物的市场并不稳定。1996年,看着村里家家户户的猪圈,刘叔意识到:“猪肉是老百姓饭桌上少不了的,这门生意能长远。”于是,他果断转行开始卖饲料。
  两年后,扬翔公司推出了“三大策略,六大举措”战略,并在广西各地展开推广。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公司的业务员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山间小路,挨家挨户地讲解扬翔饲料的优势及公司的扶持政策。刘叔因早年跑龙眼生意结识了许多扬翔的老员工,对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于是在1998年正式成为扬翔饲料的经销商。这一合作,持续了整整27年。
  然而,万事开头难。刘叔最初每月的销量仅有3-5吨。他回忆起那段艰难时期,当时还需要坐着拖拉机去拉料,风雨无阻地一家家送货,耐心地向养殖户们介绍扬翔饲料的优势。但仅靠口头宣传难以完全赢得信任,于是刘叔想出了一个实招——挑选一些已经使用过扬翔饲料的养殖户,将他们的猪与其他未使用的猪进行称重对比,用数据来说话。他还特别提到了扬翔“喜扬扬”系列中的多奶宝产品:“母猪吃了奶水足,仔猪健康,断奶时不掉膘。”
  随着口碑的积累,刘叔的饲料店逐渐变得门庭若市。如今,他的店里摆满了各种品类的扬翔饲料,从乳猪配合料到教槽料,从小猪料到中大猪料,再到喜扬扬系列高档料,一应俱全。靠着这些值得信赖的产品以及多年来精心维护的核心用户群,刘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当地的养殖户中有75%到80%都选择使用扬翔饲料,他们只认准我卖的料。”
  刘叔一直强调,做生意不仅是为了赚钱,还要讲究“真善美孝德”。他曾参与扬翔公司的“百万助学扶贫大行动”,为考上大学的养殖户家庭免费提供仔猪和配套饲料,直到猪养大卖出为止。他还记得那些年扬翔公司在樟木镇电影院举办“科技助学培训班”的场景,上千名养殖户挤在褪色的红绒座椅上,学习仔猪护理知识。刘叔忙前忙后,安排活动细节,让更多人了解公司的政策。
  在行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刘叔和扬翔都并肩作战。例如,在非洲猪瘟肆虐期间,扬翔迅速总结出《防非实战纲要》,刘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防非保猪课程,并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养殖户,帮助他们科学养殖。此外,扬翔还经常组织年会和旅游活动,带经销商参观学习。刘叔笑着说:“2008年带我们去北京看奥运会,除了疫情那几年,每年都组织健康体检。”
  如今,快迈入花甲之年的刘叔正在着手准备让儿子刘易接手饲料店。刘易自中学起就跟着父亲送货,熟悉客户。小时候,父母忙碌时,他就负责在店里卖料,给养殖户讲解产品性能。高中后,父亲常让他参加扬翔组织的科学养猪和饲料知识培训。刘叔有意带着儿子熟悉业务,每次送料都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维护老客户,还传授基础的养猪知识。
  对于刘易而言,接手父亲的饲料店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从小耳濡目染,他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谈及未来的发展,父子俩的想法一致:“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地跟着扬翔的步伐,把好饲料卖出去,争取把这店做成两代人传承的百年老店。”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