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中国政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特定问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多个领域,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和消费者权益。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3月10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具体而言,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商品将被加征15%的关税,而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则将被加征10%的关税。同时,海关总署也发布通知,暂停从美国进口原木,并暂停部分涉事企业的大豆输华资质。
在玉米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进口成本有所增加,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自2018年以来,为了降低外部风险,中国逐步扩大了粮食进口来源国的范围。目前,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玉米进口来源国,占全年进口总量的40%以上,而美国玉米仅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的15.4%。因此,即使美国玉米进口量进一步下降,对中国整体玉米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
对于大豆市场,中州期货分析师吴晓杰表示,当前加征关税的时间节点对中美双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不大。一方面,巴西大豆将在4月中下旬集中到港,这将缓解国内大豆现货价格的压力;另一方面,市场预期年内中美双方可能再次达成友好协议,届时中国可能会恢复甚至大幅增加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这对远期美豆合约构成利好。
棉花市场方面,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成震指出,短期内加征关税将利空美国棉花期货价格,长期来看则会对美国棉花出口订单造成较大压力。由于纺织品出口至美国的利润下降,加上美棉进口成本增加,中国的美棉进口量预计将减少,全球棉花进出口格局可能出现新的变化。银河期货分析师刘倩楠补充道,中美棉花贸易量的减少可能导致郑棉与美棉走势的相关性下降,且美棉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市场,未来销售端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生猪市场方面,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生猪市场对外依存度较低,此次加征关税的影响相对有限。五矿期货分析师王俊表示,由于国内进口猪肉总量较少,且加征关税后市场份额可能被其他国家替代,因此对国内生猪供需和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预计美国和加拿大猪肉的市场份额将被其他国家瓜分,总进口量和国内猪肉进口格局受到的影响有限。
菜系商品方面,本次加征关税虽然未直接涉及加拿大菜籽,但市场担忧“关税战”可能进一步升级。加拿大是我国菜系商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其中菜籽和菜粕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徽商期货分析师刘冰欣表示,上一轮中加贸易争端期间,我国对加拿大菜籽的进口依赖度曾降至70%左右,但在争端解除后又恢复至95%左右。本轮加征关税对菜粕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征100%关税将导致加拿大菜粕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菜粕价格短期内可能出现暴涨。相比之下,菜油受关税影响相对有限,更多是受到市场情绪的推动。
展望后市,弘业期货分析师陶朝辉认为,本轮加征关税引发了菜系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但需注意该政策可能是阶段性措施,后续中加关系存在缓和的可能性。建议投资者谨慎操作,密切关注中加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刘冰欣则提醒,单边未有头寸者应谨慎追多,被套空单可适度减仓。总体来看,二季度国内菜粕下游养殖需求将逐步回升,菜粕需求增加将进一步支撑价格,而油脂市场则可能因棕榈油增产周期和南美大豆丰产而承压。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