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大商所生猪主力连续合约以13145点收盘。这一价格已经跌破2023年12月的最低点13240点,距离2022年4月的最低点12360点仅一步之遥。那么,猪价为何再次探底?行业的盈亏情况如何?未来市场走势又将如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称,去年三季度猪价持续上涨,但自9月份以后开始持续下行至今。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全国生猪价格在去年8月份第3周达到阶段性高点20.92元/公斤后逐步回落,到今年3月份第1周跌至15.47元/公斤,累计跌幅达26.1%。对于去年三季度猪价持续冲高的原因,朱增勇认为主要是由于2023年末和2024年春季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以及新生仔猪数量波动,导致阶段性的供给偏紧。然而,近半年来猪价持续下行,则是供给形势变化的结果。自2024年6月份起,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长,9月份以后生猪供应量快速增加。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3816万头,同比增长2.4%。从消费端来看,春节后至3、4月份通常为全年消费需求的低谷期,而供给量依然处于高位,因此猪价自上年9月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便开始持续回落。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上周该市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756.57头,较去年同期的日均1410.57头增加了24.53%。这是近5年同期中最高的日均上市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仍以大体型为主,单重普遍集中在90-110公斤/头区间,这表明生猪供应充足。商户老陈也提到,上周白条猪批发价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即使是传统上价格较为坚挺的瘦肉型白条猪,其批发价也在逐渐走低。
  当前猪价再次下探至近几年的低点附近,此前这样的价格曾导致全行业陷入亏损。然而,目前生猪养殖仍然有一定利润。朱增勇指出,当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仍高于15元/公斤左右的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因此生猪养殖仍有微利,但盈利水平已大幅下降。能够保持盈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饲料价格大幅回落。截至3月7日,大商所玉米主力连续合约收报2305点,比2022年4月的最高点3046点下跌了24.3%;豆粕价格同样跌幅显著,当日大商所豆粕主力连续合约以2867点收盘,相对于2023年8月的最高点4514点几乎腰斩。二是全行业生猪养殖效率有所提升。目前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比一年前增加了0.5-1头,从而带动生猪生产成本整体下降。
  近期可能影响国内猪肉市场的一件事是我国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的猪肉和饲料增加了关税。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每年消费生猪约7亿头,主要依赖国内养殖,进口猪肉占比很小,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同时,玉米和豆粕进口可以由南美等其他主产地替代,因此关税调整对国内饲料价格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朱增勇进一步指出,2024年我国从全球进口猪肉总量仅为107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7.31万吨,仅占进口总量的6.8%,且同比大幅下降40.3%。目前从美国进口猪肉的到岸价为12.2元/公斤,若对美国猪肉加征10%关税(叠加之前的37%关税),则从美国进口猪肉的成本将明显高于其他来源国,进口量可能会显著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支撑国内猪价。
  关于后市展望,朱增勇认为,从上半年来看,猪价总体将呈现低位震荡态势。当前无论是中大猪存栏还是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上年同期,生猪供给充足,而消费需求在上半年总体较为清淡,因此猪价将以弱势震荡下跌为主。下半年随着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猪价有望温和反弹,但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将明显不及上年同期。全年猪价预计将较去年小幅下跌。他建议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同时尽量避免购买高价仔猪育肥或购买中大猪进行二次育肥,以降低市场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