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的16元/公斤降至2025年1月的13.1元/公斤,牧原用了四年的时间。这一显著的成本下降得益于其在生产管理、饲料优化、种猪基因改良以及智能化应用等多方面的持续努力。展望2025年,牧原的目标是实现阶段性12元/公斤的成本控制。这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在当前猪价低迷的背景下,养猪行业的盈利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只有将成本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牧原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并分析未来还有哪些潜在的降本空间。
  一、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化效应摊薄固定成本
牧原通过优化生产管理和提升圈舍利用率,推动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牧原的产能利用率为86%,而到2024年已提升至88%。这种提升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使得单位折旧摊销费用大幅下降。例如,2024年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工成本合计头均约为300元,较2023年减少了63元/头,相当于每公斤成本下降了0.5元。
  二、饲料原料价格下行与配方优化:成本下降的核心推力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玉米和豆粕作为主要原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整体成本。2023年至2024年间,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下降了14.7%和21.3%,直接带动饲料成本减少约1.22元/公斤。此外,牧原还通过与西湖大学合作研发合成生物技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以合成氨基酸替代部分豆粕。这一举措使得豆粕用量占比从2023年的8.7%降至2024年的6.5%,进一步降低了饲料成本。
  三、种猪基因结构优化: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
牧原在种猪基因改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自2023年起,牧原逐步引入杜洛克父本,改善商品猪体型和生长速度。育肥日增重从2022年的750克/天提升至2024年的813克/天,有效缩短了养殖周期并降低了摊销成本,平均每公斤成本下降了0.3元。同时,通过实施二元轮回杂交体系,牧原提高了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从2022年的24提升至2024年的28。这一改进使得断奶仔猪成本从380元/头降至260元/头,从而带动出栏成本下降了0.4元/公斤。
  四、智能化应用:降本增效的技术底座
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为牧原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智能环控与饲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猪舍环境,并精准调节温湿度,确保猪群健康生长。此外,牧原还推出了“天网工程”,通过集成环控系统、生物安全检测和免疫管理,有效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和死淘损失。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展望未来,牧原将继续在现有成熟路径上深耕细作,特别是在提升产能利用率和深化智能化设备应用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25年1月,温氏和天康生物的成本均已达到13元/公斤,这一水平代表了业内成本第一梯队的标准。除了集团化养殖场外,众多千头以上的规模场也实现了类似的成本控制水平,甚至一些家庭农场的成本更低。显然,新一轮成本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的成本是多少?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激烈的竞争呢?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