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生猪养殖仍以散养为主,占到59%,但不可否认的是,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据统计,现阶段规模化养殖水平已达到31%。在这一背景下,规模化猪场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两大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猪场老板普遍缺乏专业的养猪知识。目前,绝大多数规模化的猪场为私人所有,只有极少数保持原有的国有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量持续增长,这也推动了养猪成本和利润的不断攀升。无论是逐步成长起来的老牌猪场,还是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猪场,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式养殖模式。然而,部分投资养猪业的老板忽略了高投入背后同样存在的高风险。虽然养猪业的利润空间可观,但复杂的猪病防控已成为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猪场老板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他们的学习途径多依赖于各种产品推广会。然而,在这些会议上,真正深入的专业内容往往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廉价促销和娱乐化的讲解方式。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学习的机会,也使得猪场在技术管理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因此,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对于猪场老板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规模化猪场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具体来看,800头母猪以上的大型猪场通常配备有专业管理人员;300至800头母猪的中型猪场中,仅有部分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而大部分由猪场老板兼任管理角色;300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几乎完全依赖老板进行技术管理和日常运营;至于100头母猪以下的微型猪场,请专业管理人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同规模的猪场在管理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8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通常由场长负责日常管理,并借助大专院校相关专家的顾问支持,制定适合猪场的免疫程序和防疫措施。一旦发生问题,还可以及时邀请专家共同解决。这种专业化管理模式使得猪场的生产更加稳定,重大疫情的发生概率也较低。
我国规模养猪发展迅速,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猪病的种类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的疫情,这对猪场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疫情也为相关产业链上的经营者提供了商机。但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猪场,都需要重视管理能力的提升,将专业化的猪场管理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