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败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常见于仔猪和育肥猪。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但只要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治愈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 一、临床症状
1. **急性败血型(最常见)**
- **高热**:患病猪只体温可升高至41-42℃,持续不退。
- **皮肤病变**:耳尖、四肢末端及腹部皮肤出现发绀现象(呈现紫红色),甚至伴有出血斑点。
- **呼吸困难**: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鼻腔可能流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 **神经症状**:部分病猪可能出现共济失调、抽搐、角弓反张或转圈运动等脑膜炎相关症状。
- **突然死亡**:病程短,通常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死亡率极高。
2. **慢性型或局部感染**
- **关节炎**:关节部位肿胀,导致跛行。
- **心内膜炎**:听诊时可发现心脏杂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 **化脓性淋巴结炎**: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化脓。
此外,猪只感染该病后还可能表现出以下特征:隐性潜伏期为1天至3-5天不等,期间食欲下降;腹下、脖颈处皮肤可能出现紫斑、瘀血或发绀现象;若未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突然死亡。保育后期和育肥前期的猪只更容易发病。
### 二、剖检特征
感染猪败血性链球菌后,病猪解剖可见以下特征:
- 全身性败血状病变,血液凝固不良,多发性粘膜出血。
- 肺脏、肾脏和淋巴结充血或出血,脾脏肿胀且颜色深红。
- 胸腹腔积液,液体颜色发黄,同时可能伴随化脓性病变。
### 三、用药方案
1. **抗生素治疗**
- 首选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头孢类(如头孢噻呋)以及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推荐使用青霉素+恩诺沙星注射液、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注射液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
- 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例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的协同增效。
- 疗程一般为连续用药3-5天,症状缓解后再巩固1-2天。
2. **对症支持治疗**
- 解热镇痛:可使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进行退热和消炎。
- 补液: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纠正脱水,并维持电解质平衡。
- 抗炎: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减轻脑膜炎症状。
3. **局部处理**
- 对于关节炎或脓肿部位,应切开排脓并用碘伏消毒。
### 四、预防与控制
1. **疫苗免疫**
- 使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确保母猪产前免疫,仔猪断奶后接种,以覆盖当地流行的血清型。
2. **生物安全**
- 定期对圈舍和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推荐使用碘制剂或过硫酸氢钾。
- 将病猪隔离,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3. **减少应激**
- 尽量避免断奶、转群、运输等可能引发应激的因素,保持猪只生活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虽然危害较大,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时的治疗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对养殖场的影响。养殖户应加强日常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行动,以保障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