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波动频繁,湿度升高,为猪群胃肠道健康带来了挑战。此时,产气荚膜梭菌(尤其是A型和C型)及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变得活跃,容易导致猪只消化系统紊乱,进而引发急性胀气甚至猝死。因此,了解猪胀气病的诱因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 猪胀气病的主要诱因
1. **霉菌毒素影响**:春季空气湿度较高,饲料易受潮发霉,猪只摄入霉菌毒素后会破坏肠道健康,降低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引发胀气。
2. **粗纤维失衡**:饲料中粗纤维不足会削弱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而粗纤维过多则可能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异常发酵和气体积聚。
3. **蛋白质过量或难消化成分比例过高**:过量蛋白质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未被完全消化时,进入后肠后会被微生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4. **饲喂方式不当**:突然更换饲料或过量饲喂会导致消化不良,增加胀气风险;长时间饥饿后暴饮暴食也会使胃肠道负荷过大。
5. **饮水问题**:饮水不足会影响饲料消化,导致便秘和积气;污染水(如高硫含量)可能刺激肠道,引起消化异常。
6. **环境因素**:昼夜温差大和通风不良会引起应激反应,破坏胃肠功能;圈舍空气质量差也会增加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7. **疾病感染**: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可产气的病原体感染会引发急性胃胀气;寄生虫感染如蛔虫也会干扰胃肠蠕动,导致腹胀。
### 猪胀气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措施
当猪只出现轻度腹胀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
1. **促进胃肠蠕动**:适量添加植物提取物(如姜黄素、薄荷油)或有机酸,帮助恢复消化道功能。也可以给予温水加泻盐(硫酸镁),以促进肠道蠕动。
2. **减少气体积聚**:使用口服或注射的消泡剂(如二甲硅油)减少胃肠道泡沫积聚,加速排气。对于严重胀气的猪,可插入胃管排气,并配合轻柔腹部按摩。
3. **抗菌与抗炎治疗**:若怀疑细菌感染,可选择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炎症和疼痛。
4. **补液及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的猪可通过饮用电解质溶液调节体液平衡;严重脱水的猪需通过静脉补液(如乳酸林格氏液)治疗。
5. **急性胀气救治**:物理排气可用长针头在左侧倒数第2-3肋间穿刺放气,同时肌注林可霉素注射液抗感染。灌服甲硝唑溶液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中和胃酸并抑制厌氧菌。
6. **亚急性病例管理**: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电解多维溶液纠正脱水,同时口服含粪肠球菌的益生菌恢复菌群平衡。
### 如何减少猪胀气的发生?
1. **保证饲料质量**:选用新鲜优质饲料,严格控制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饲料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防止受潮发霉。调整日粮结构,确保纤维含量适中,避免消化不良。合理控制蛋白含量,选择易消化的蛋白源(如发酵豆粕、鱼粉)以减少肠道异常发酵。
2. **合理饲喂方式**:采用少量多餐的饲喂模式,避免暴饮暴食。饲料更换时逐步过渡,避免肠道菌群紊乱。确保猪只随时饮用清洁充足的水,每公斤干料至少提供2-3公斤清水,防止因缺水导致便秘和胀气。
3. **减少应激**:保持猪舍温度稳定,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如氨气、硫化氢)。疫苗接种、转群、断奶等操作尽量错开,避免多种应激叠加。
4. **日常巡查**:利用智能巡栏系统记录猪只采食、排泄及行为异常,重点关注腹胀、呼吸急促等早期症状。
5. **病原检测**:每月采集粪便样本,通过PCR技术筛查产气荚膜梭菌及大肠杆菌载量,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猪只胀气的发生率,还能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和生长性能,确保养殖场的整体生产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