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多种疾病可能威胁猪群的健康和生长性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猪病及其特征和用药选择,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1、猪副嗜血杆菌:
①该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荚膜,存在15种血清型。
②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呼吸困难。
③感染途径通常通过呼吸道或伤口传播,仔猪发病率较高,且与应激和体质密切相关。
④发病猪只会出现发烧、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以及消瘦等症状;肩关节与后肢关节可能出现胶冻样渗出,治愈率低且死亡率高。解剖可见肺脏、胸膜、腹膜等部位有纤维素性渗出。
⑤常用药物包括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噻呋钠及复方阿莫西林等。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①此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带鞭毛和荚膜,能分泌溶血素、细胞毒素和内毒素等多种毒素。
②感染机制包括降解呼吸道粘膜抗体、吸附作用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出血性病变。
③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环境较差的猪舍中发病率更高。
④症状特点为发烧(体温达40.5-41°C)、皮肤发红发绀、腹式呼吸,严重时口鼻分泌血色泡沫;肺部病变表现为出血溶解、纤维素性肺炎及肺与胸壁粘连。
⑤治疗药物包括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等。
  3、猪链球菌:
①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感染。
②3-4周龄仔猪发病时突然死亡,伴有高烧(41-42°C)。
③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伴咳嗽、鼻镜干燥、分泌粘性鼻涕及眼睑潮红等。
④体表可见颈腹、四肢发紫或出血,淋巴结脓肿,化脓性关节炎。
⑤神经系统症状如运动失调、倒地划水状运动也较为常见。
⑥病理变化包括肺水肿、心外膜斑点状出血、脾肿大、肝肿脆及胃肠粘膜点状出血。
⑦治疗药物包括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和复方磺胺嘧啶钠等。
  4、猪附红细胞体:
①由立克次氏体病原引发,是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
②感染途径多样,包括蚊虫叮咬、伤口粘膜接触或母猪子宫感染胎儿。
③发病机制是附红细胞体依附于红细胞导致变形,进而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清除,造成溶血现象。
④急性感染时,猪只可能出现酸中毒或低血糖症,血液稀薄;断奶猪多发,发烧可达42°C,皮肤发红充血或发白,耳郭呈现大理石样纹理暗红色。
⑤其他症状包括先便秘后黄色水样腹泻、尿液呈酱油色,母猪可能流产或产弱仔。
⑥治疗药物包括强力霉素、土霉素和血虫净等。
  5、仔猪梭菌感染:
仔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A型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肠道疾病,主要影响新生仔猪或断奶前后仔猪。
①病原特点: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可产生α毒素作为主要致病因子。
②流行特点:多见于1-7日龄新生仔猪或环境卫生差、管理不当的猪场。
③传播途径:通过粪便污染环境传播,母猪带菌为主要传染源。
④临床症状:急性病例表现为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颜色从黄色到灰白色不等,偶带血丝;腹部胀气,肛门周围污染;慢性病例则反复腹泻,皮毛粗乱,甚至成为僵猪。
⑤诊断方法:需与C型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病等区分,实验室确诊可采用PCR检测A型毒素基因或厌氧条件下分离梭菌。
⑥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林可霉素,并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支持疗法包括补液、止泻和修复肠黏膜;同时注意环境消毒。
⑦预防措施:加强母猪管理和仔猪护理,接种疫苗,保持产房干燥温暖,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减少交叉感染。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