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是指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自然界中已发现的霉菌种类超过3万种。在霉菌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种类超过300种,这些毒素对动物健康,尤其是母猪的繁殖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霉菌毒素对母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 01. 后备未成熟期(保育至初情前)
后备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即使极低浓度的毒素也可能导致中毒,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研究表明,用7.5 mg/kg BW(千克体重)的玉米赤霉烯酮处理32日龄的后备母猪后,仅7天便会出现阴户红肿和阴道炎的症状。而当玉米赤霉烯酮浓度提高至9 mg/kg BW并饲喂70日龄的后备母猪时,则会抑制卵母细胞的成熟,进而延迟初情期甚至无法发情。这表明该阶段的母猪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需特别注意饲料的质量。
### 02. 后备成熟期(出现初情)
T-2毒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HT-2毒素会对DNA和RNA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影响卵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分裂,显著阻滞卵泡成熟与排卵过程。此外,这些毒素还会抑制促卵泡素(FSH)的分泌以及雌二醇的生成,导致母猪无法正常发情或受孕。
此外,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物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和β-玉米赤霉烯醇(β-ZOL)同样会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导致发情终止或延长再发情间隔,使配种人员难以准确判断最佳配种时间,增加屡配不孕的风险。
### 03. 妊娠阶段
在妊娠初期,高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污染会导致孕酮水平显著降低,从而使受精卵无法成功着床或胚胎死亡,最终出现返情现象。更严重的是,部分胚胎可能被吸收,尽管怀孕机制已经启动,但母猪不会再次发情,到预产期时却发生“假孕”现象。此外,玉米赤霉烯酮还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从而产生畸形胎。
进入妊娠中期后,玉米赤霉烯酮会干扰胎盘的正常发育,降低其重量和血管密度,减少胎猪与胎盘之间的营养供应。这种情况下,临床生产中木乃伊胎的数量会增加,甚至引发流产。
到了妊娠后期,仔猪快速生长需要更多营养支持。然而,如果母猪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而导致胎盘营养供应不足,就会引发胎猪之间的营养竞争,部分胎猪因缺乏营养而成为弱仔甚至死亡。出生时,仔猪体重较小、活力较低,产房中的成活率也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T-2毒素和呕吐毒素可引起母猪厌食、呕吐,进一步降低采食量,从而加速弱仔的产生。
### 04. 分娩阶段
由于妊娠后期受到T-2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影响,母猪采食量显著下降,体质减弱,产前体能储备不足。分娩时,母猪体力不支,产程拉长甚至出现难产情况。此外,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母猪所产下的仔猪通常体型较小,死胎和八字脚小猪的比例较高。新生仔猪中弱仔数量增加,活力差,且可能出现阴户红肿或公猪乳腺肿大的异常现象,同时还伴有木乃伊胎的情况。
### 05. 泌乳期
母猪在泌乳期间可能会因日采食量下降而导致奶水质量变差。同时,母猪容易过早发情或在泌乳期出现阴户红肿的现象。玉米赤霉烯酮会抑制促卵泡素(FSH)的释放与分泌,导致卵巢萎缩和子宫内膜异位,最终使得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期延迟。
### 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母猪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一旦发现中毒状况,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停止饲喂霉变严重的饲料,改换成优质饲料原料;
2. 长期添加优质的脱霉剂以降低毒素含量;
3. 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小苏打,持续10天以缓解中毒症状;
4. 对于严重中毒的母猪,可通过添加2%的葡萄糖7-10天来保护肝脏和肾脏功能,尽快解除霉菌毒素带来的损害。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