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猪场批次化生产逐渐成为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模式。这一生产方式具有工业化特征,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母猪批次化繁殖,实现生长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尤其是在非洲猪瘟暴发后,传统的连续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安全、可控的批次化生产理念逐渐被养猪行业广泛接受,并在企业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批次化生产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涉及母猪发情周期同步化、同期发情、同步排卵、定时输精及同步分娩等关键环节。根据所采用的繁殖调控技术种类和数量,目前形成了以定时输精为核心的“精准式母猪批次化生产”和“简约式母猪批次化生产”两种主要类型。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 批次化生产模式
基于时间间隔的不同,批次化生产模式可分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等整周批次,以及9天、11天、18天、36天等非整周批次。每种模式各有优势,但共同点在于能够有效阻断疫病在不同批次猪只间的交叉感染,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同时改善猪只免疫状态、营养状况和出栏整齐度。
  ### 批次化生产新技术
批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是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其精准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以下是关键技术环节的新进展:
1. **发情周期同步化**:烯丙孕素是常用激素之一,通过抑制母猪卵泡发育来控制发情周期。近年来,新型剂型如片剂、胶囊、乳剂和栓剂的研发为批次化生产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选择。
2. **卵泡发育及排卵同步化**: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常用于诱导母猪卵泡同步发育。研究表明,在配种后适量补充烯丙孕素可以弥补因PMSG造成的孕酮水平下降问题,提高受胎率。布舍瑞林作为最新上市的同步排卵激素,已被证明在母猪断奶后注射可显著提升妊娠效果。
3. **配种同步化**:深部输精技术可将精子直接输送到子宫体,极大缩短配种时间并提高受胎率。此外,优质公猪智能识别追踪系统的开发有助于精准预测和追踪公猪生育力,优化遗传性能利用。
4. **分娩同步化**:通过注射高效PGF类似物,可诱导母猪日间分娩,减少夜间劳动强度并提高仔猪成活率。在妊娠后期适量饲喂烯丙孕素还可避免早产现象的发生。
5. **发情鉴定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发情鉴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外阴温度自动提取方法或遥感成像系统可快速、准确地判断母猪发情状态,降低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和耗时性。
  ### 批次化生产管理软件
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模式时,参数计算复杂且繁琐。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发了“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e软件”,该软件已在微信小程序试运行,为猪场制定批次化生产计划提供了及时、快速、高效的参考工具。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发布了相关批次生产导入工具,进一步推动了批次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