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规模猪场中,尽管常规三针保健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较高。传统的三针保健可能存在时机不当或不够科学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现状,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仔猪保健策略,以帮助猪场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仔猪出生时的操作方式对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先扯断脐带并结扎,随后用麻袋或稻草擦除仔猪口鼻处的黏液。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仔猪缺氧,甚至出现脑死亡的风险。同时,不及时保温会使仔猪受冻,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弱仔和死亡的比例。因此,在仔猪出生时,应优先确保其顺利适应外界环境。具体做法包括:在脐带仍连接母猪的情况下,迅速用毛巾擦干仔猪口鼻处的黏液及全身,并用消毒后的绳子结扎断脐,然后立即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待其身体干燥后,让仔猪吃足初乳,再进行剪牙、断尾和阉割去势操作(通常建议在出生6小时后)。最后,注射一针长效抗生素(如长效盐酸头孢噻呋),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仔猪顺利度过出生这一关键时期。
其次,在仔猪断奶阶段,虽然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但如果生活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保持不变,营养应激较小,仔猪通常不会出现明显问题。相比之下,从产房转至保育舍的过程才是更大的挑战。此时,仔猪面临完全变化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合群并栏后的激烈打斗行为,这些因素都会对仔猪造成极大的应激。此外,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饲料过渡带来的营养应激也会进一步加重负担,从而导致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为应对这一问题,在转保育舍抓猪时肌注一针长效抗生素(如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保育仔猪的存活率,同时减少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较为科学的仔猪保健方案如下:在仔猪剪牙、断尾和阉割去势时,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在仔猪转保育舍合群时,再次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该方案能够显著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提高商品猪的出栏数量,从而为猪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保健策略,猪场可以更好地保障仔猪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