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仔猪是猪场扩大繁殖规模或补充栏舍的重要方式,但若选种不当,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疾病频发等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品种选择、健康筛查、体型筛选、种源把控以及运输与入场管理等多个维度,为养殖户提供一套科学的仔猪选种策略,帮助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生产效益。
  ### 一、品种选择:因地制宜,满足市场需求
1. **主流品种特性分析**
- 长白猪:体型修长,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可达800-900克),饲料转化率高(2.6-2.8:1),适合规模化养殖。
- 大约克夏(大白猪):适应性强,繁殖性能突出(窝产仔数12-14头),适合作为母本。
- 杜洛克:肌肉发达,瘦肉率超过65%,抗应激能力强,是优质的终端父本。

2. **品种选择原则**
- 在北方寒冷地区,优先选择抗寒能力较强的品种,如东北民猪杂交系。
- 南方湿热环境下,建议选择耐高温的皮特兰或巴克夏杂交猪。
- 根据销售渠道调整选择:如果目标市场是屠宰场,则以瘦肉型猪为主;若面向高端市场,可考虑地方特色品种,如藏香猪。
  ### 二、健康筛查:严控疫病防控第一关
#### (一)现场健康检查
1. **体表观察**
- 健康仔猪:被毛光亮紧贴,皮肤粉红且无痂皮,眼鼻无分泌物。
- 淘汰标准:出现丘疹(可能感染圆环病毒)、耳朵发绀(可能是蓝耳病征兆)、关节肿胀(可能感染链球菌)。

2. **行为评估**
- 合格个体:反应敏捷,呼吸平稳(每分钟20-40次),采食积极。
- 异常表现:咳嗽(可能感染支原体肺炎)、腹泻(可能是流行性腹泻病毒)、跛行(蹄部病变)。

#### (二)疫病检测要求
1. **必须查验的免疫证明**
- 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记录,重点核对接种时间是否在保护期内。

2. **建议检测项目**
- 抗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蓝耳病病毒(PRRSV)。
- 抗体检测:伪狂犬gE抗体(野毒感染指标)、猪瘟抗体效价(阻断率>60%为合格)。
  ### 三、体型筛选:遗传优势一目了然
#### (一)理想体型特征
1. **整体结构**
- 体长与体高比例协调(体长/体高≈1.5:1),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呈“双肌臀”特征。

2. **局部细节**
- 四肢:关节粗壮,系部短而有力,蹄壳坚硬无裂纹。
- 腹部:呈现“船形腹”,避免“垂腹”(消化不良体征)。

#### (二)体重标准参考
根据具体品种和日龄,制定合理的体重范围,确保仔猪处于正常发育状态。
  ### 四、种源把控:优选优质供种场
1. **资质审查要点**
- 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及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备案证明。

2. **生物安全评估**
- 优先选择实行分区管理(净区/污区分离)、配备车辆洗消中心的供种场。
- 考察母猪群健康度:基础母猪年淘汰率<30%,窝均活仔数>11头。
  ### 五、运输与入场管理
1. **运输规范**
- 装载密度:30-50公斤仔猪每头需0.3-0.4平方米空间,夏季建议夜间运输(温度<28℃)。
- 运输前4小时补充电解质水(含5%葡萄糖+0.1%维生素C)。

2. **入场处理流程**
- 隔离观察:专用隔离舍饲养21天,温度维持在26-28℃之间。
- 保健程序:
- 第1天:5%葡萄糖饮水+阿莫西林(10mg/kg体重)。
- 第3天:伊维菌素驱虫(0.3mg/kg皮下注射)。
- 第7天:圆环病毒疫苗补免。
  ### 结语
科学选种需要贯穿“品种适配性-健康保障-遗传潜力-持续管理”的全链条。建议养殖户建立长期合作的优质供种渠道,并配备便携式疫病检测设备(如荧光PCR仪),以便在购猪现场快速筛查主要疫病,最大限度降低引种风险。通过系统化的选种策略,可显著提高猪群整齐度(提升15%以上),降低死淘率(减少3-5个百分点),从而大幅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