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猪企相继公布了2025年1月的销售简报。数据显示,温氏、新希望、大北农、唐人神和ST天邦五家企业单月销量接近600万头,显示出行业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在这五大猪企中,温氏、大北农和唐人神的生猪销量同比增长,而新希望和ST天邦则出现了显著下降。
  首先,温氏股份在1月份销售了289.97万头生猪,环比减少4.64%,但同比增长9.95%。这一接近10%的增长率表明,温氏仍然处于积极的增长曲线之中。与此同时,大北农1月销售生猪69.49万头,其中控股公司销售38.40万头,环比下降1.29%,但同比增长3.59%;参股公司销售31.09万头,环比下降17.88%,但同比增长17.68%。尽管环比有所减少,但同比增幅较为可观,显示其产能逐步释放。
  唐人神的表现尤为突出,1月份销售生猪45.91万头,环比下降16.89%,但同比上升39.88%。唐人神将销量增长归因于“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前期建设的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唐人神优化了种猪体系,向高繁殖性能的“新丹系”过渡,PSY预计可达到28头以上,提高了生猪繁殖效率,为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新希望和ST天邦的销量则出现下滑。新希望1月销售生猪149.87万头,环比下降5.83%,同比下降13.11%。尽管如此,新希望2024年的平均月销量为137.67万头,因此1月份的销量仍高于平均水平。新希望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4年1月和12月是出栏高峰,分别达到了172.48万头和159.15万头。

ST天邦的情况更为严峻,1月份销售商品猪43.72万头,同比大幅下降37.67%。由于ST天邦正处于预重整的关键阶段,面临资金压力和不确定性,导致养殖环节的资金投入受限,影响了生猪养殖规模和出栏量。ST天邦表示,2025年的重点将是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从销售收入来看,各大猪企1月的生猪销售收入均呈现环比下降的趋势,降幅基本在10%以上。具体而言,温氏1月卖猪收入为53.49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5.77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6.07%和14.61%;新希望1月销售收入为20.57亿元,同比下降4.72%;大北农1月销售收入为11.83亿元,商品肥猪均价为15.34元/公斤;唐人神1月销售收入为8.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6.86%;ST天邦1月销售收入为6.13亿元,同比下降4.06%。
  这些数据反映出,猪价下行对企业的营收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如此,唐人神的收入同比大增96.86%,显示出其在2025年的增产增收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近年来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在快速扩产后遭遇了资金紧张、管理乏力等问题,最终不得不减产。

展望2025年,大型猪企的定位更加明确。温氏计划将2025年的销售目标定为3300-3500万头,较2024年增长280万头以上;而新希望则预计2025年出栏量为1600万-1700万头,基本持平于2024年的水平,标志着其战略从增产扩张转向稳健经营。对于ST天邦等企业,重整成功后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正向经营。
  总体来看,2025年将是养猪业的大洗牌之年。全国养猪规模化率将达到70%左右的峰值,生猪年供应量稳定在7亿头左右。大型猪企将进一步向全产业链要效益,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任何想要大规模增产的新进入者,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残酷的竞争环境。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