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美联储时隔两年再度开启降息,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美股暴跌,也使得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片火爆。那么,美联储降息对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解析这一问题,并回顾过去20年间美联储三次降息周期对生猪养殖业的具体影响。
  ### 一、消费提升

美联储降息后,美元外流,人民币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适度的通胀会促使消费提升,因为货币贬值时,消费者倾向于更快地进行消费。在生猪养殖行业中,这意味着猪肉消费需求将会增加。当然,这里讨论的是适度通胀,恶性通胀不在讨论范围内,因为我们国家有能力控制通胀水平,无需过度担心。

此外,随着消费提升,生猪养殖行业的整体收入也会随之增长,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 二、资产价值

降息带来的通胀还会导致猪场的价值提升。建设猪场的成本上升,猪价也随之上涨,而养猪行业的资产属性本身就较为明显。近年来,由于通缩的影响,许多猪场出现了贬值现象。然而,随着通胀的到来,猪场的资产价值将逐渐回升,这对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猪场,其资产增值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 三、负债缩水

通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而欠银行的贷款金额虽然名义上不变,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例如,原本一百万的贷款,在通胀后可能只相当于八十万元的实际价值。这对有负债同时又有资产的养殖户来说是双重利好:一方面,负债的实际价值减少了;另一方面,资产却在升值。

因此,降息后的通胀环境有助于减轻养殖户的财务压力,增强他们的经济实力。
  ### 四、饲料价格

人民币相对升值后,进口国外饲料的价格将变得更加便宜,这直接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对于依赖进口饲料的猪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同时,进口猪肉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但这部分进口量相对较小,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限。

此外,饲料价格的降低也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利润率,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 延伸阅读:货币刺激政策的影响

在美联储本轮降息之前,中国已经面临事实上的通缩局面,希望通过降息来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美联储此前为控制国内通胀而不断加息,导致我国的降息步伐较为谨慎,以免因两国息差过大而导致资本外流加剧。

美联储降息后,中美两国的息差缩小,为中国进一步降息创造了条件。这也为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贷款置换降低存量贷款的付息成本,同时还能为设备升级、引种提升等提质增效措施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低息环境也鼓励了企业和居民敢于贷款,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 回顾历史:美联储三次降息周期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

#### 第一轮(2000-2003年)

第一轮降息期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猪场建设潮。人工成本上涨,散养户群体迅速扩大,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 第二轮(2007-2008年)

第二轮降息期间,投资新建猪场的现象增多,尤其是中小型猪场的发展尤为迅速。自繁自养模式成为主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这十年被誉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 第三轮(2019-2020年)

第三轮降息期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大型集团公司开始崛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中小型猪场,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

总结来看,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资产价值、负债管理和饲料成本等方面,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