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市场表现喜人。东北地区的价格持续上涨,而山东地区虽然经历了一些震荡,但也在跌跌撞撞中突破了2200元/吨的关口,并继续向2300元/吨的目标迈进。随着山东市场的冲刺,东北地区的玉米行情也进一步走高。然而,这样的上涨是否能够持续?答案并不简单。
当前的玉米行情已经明显偏离了供需基本面,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首先,从供需角度来看,虽然大方向上确实存在供需缩紧的趋势,但这需要时间逐渐实现,并非瞬间完成。供应层面的争论集中在基层是否有余粮,但从售粮进度来看,目前玉米售粮进度已超过6成,表明玉米尚未完全售罄。即使基层没有余粮,也不能说明整个市场缺乏玉米,因为粮权可能已经转移到贸易主体手中。至于需求方面,深加工行业表现良好,但饲料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因为猪价仍在成本线附近挣扎,导致对饲料的需求并不旺盛。因此,供需并未达到极度紧张的状态,而玉米价格却持续上涨,显然已经脱离了基本面。
其次,政策支撑的作用也被市场放大了。今年政策对玉米的支持力度确实有所增强,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稳定市场,而非直接推高价格。然而,市场的反应显得过于兴奋,仿佛政策是在直接拉升玉米价格。这种情绪化的反应使得价格上涨背后的情绪因素超过了实际的供需变化。此外,期货市场在大幅拉涨后突然停滞不前,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尽管期价未大幅下跌,但徘徊在2300元/吨的关键点位下方,显示出市场可能出现滞涨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并非无限制。尽管利润较好,开机率较高,但企业也会考虑成本问题。随着玉米价格上涨,成本也随之上升,淀粉销量及价格能否覆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利润被压缩,企业的补库节奏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市场需求。此外,当前的上涨几乎是无量上涨,一旦供应增加,压价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最后,我们认为当前的玉米上涨更多是超跌后的回调。去年下半年,玉米价格经历了较大的跌幅,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因此,当前的上涨可以看作是对之前过度下跌的一种修正。例如,去年此时玉米价格为1.12元/斤,而今年只有1.02元/斤,比去年低了1毛钱。所以,尽管市场上普遍认为玉米在上涨,但实际上涨幅有限。
综合来看,至少目前而言,玉米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天气、替代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的涨幅。因此,我们建议市场参与者保持谨慎,避免过度乐观。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