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参与了一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尽职调查,主要负责评估被收购方产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该企业主要从事生猪收购、屠宰、加工以及鲜肉和肉制品的销售业务。其销售渠道包括自营连锁店和加盟店,肉制品则主要供应给各大超市。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该企业的产品盈亏情况非常奇特:有些产品的毛利很高,而另一些产品的毛利却为负数。
与我交谈的是对方财务总监,一位名校研究生毕业的30多岁的精干小伙子。我们专门讨论了成本核算的问题。以下是我们的对话摘录:
我:请问你们是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的?
财:我们按照一般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
我:那么,在成本归集时,你们都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财:我们把成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猪屠宰,第二部分是肉制品深加工。生猪屠宰的成本主要包括生猪采购成本、直接人工费、水电费及分摊的制造费用;深加工部分则包括领用的鲜肉或冻肉成本、配料、直接人工费、水电费和分摊的制造费用等。
我:请问,生猪屠宰后会有多少种产品?
财:大概有几十种吧!比如边口肉(猪的半边肉)、分割肉等,分割肉的品种非常多。
我:那猪血、猪毛也算作产品吗?
财:对,这些也都是产品,还有各种猪内脏。
我:那猪大粪呢?
财:这个需要治理污染,不是产品。
我:那你们是怎么在这么多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
财:我们沿用了之前老会计给出的分配方法,每种产品都有一个编号和对应的系数,根据产量乘以系数来计算每个产品的分配比例,从而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我:这些系数多久调整一次呢?
财: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但一直沿用老会计的方法,从未调整过。
我:你觉得这种方法合理吗?
财:其实我也觉得不太合理,尤其是发现一些产品出现负毛利,而另一些产品的毛利率又偏高。
我:生猪屠宰环节的成本核算难点在哪里?
财:主要是成本分配问题,其他环节相对简单。
我:其实,你们那位老会计的思路是对的,只是长期不调整系数不合适。你可以考虑售价核算法,即用每种产品的售价乘以产量作为分子,所有产品的售价乘以数量之和作为分母,得出每个产品的分配系数。
财: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我们产品的售价变动频繁。
我:可以每月计算一个分配系数,采用月平均价格、月初或月末的价格来计算。
财:但是我们还有一部分产品继续深加工。
我:在深加工之前,你们是不是先加工成分割肉?
财:是的。
我:分割肉的价格市面上都可以调查到,即使没有对外销售,也可以模拟对外销售,这样一样可以一起计算分配系数。
财:您说的有道理。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有些产品毛利很高,有些产品毛利为负数了吧?
财:明白了,原来是某些产品的成本计算过高。
我:你们在收购生猪时有等级划分吗?
财:有的,按重量、体长等划分。
我:为什么按这些标准划分呢?
财:因为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出肉率和毛皮的价格。
我:有时你们会剥皮吗?
财:是的,根据皮张的价格决定是否剥皮。
我:所以,一切还是围绕产品的价值在转。成本分配时必须考虑售价因素,不能只看产量。比如猪大粪,虽然对你们来说是负担,但对于蚯蚓养殖企业和生物肥料加工企业来说却是产品,这就是价值的不同体现。
通过这次交流,我意识到成本核算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涉及到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反映真实的价值。对于像生猪屠宰这样的复杂生产过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引入售价核算法,并结合实际市场价格波动,可以更好地解决成本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