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在生产中使用消毒剂已成为主要的消毒方式。然而,在许多猪场如何正确选用消毒剂仍是一个难题,同时消毒剂市场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养殖户的选择带来困惑。兽医用消毒剂按成分可分为碱类、酸类、酚类、醛类、醇类、卤素类、氧化剂类、季铵盐类、挥发性烷化剂和复合型消毒剂等十类。
  ### 一、传统常用消毒剂的评价

1. **酸类和碱类消毒剂**:这些消毒剂能溶解或水解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对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具有强大的杀灭力。然而,由于它们对有机组织、木材和金属有腐蚀作用,使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目前只有少数猪场在外环境消毒中使用碱类消毒剂,而酸类消毒剂中也只有极少数有机酸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2.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甲醛曾广泛用于猪场消毒,它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对各种病原体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大,不适合带猪消毒,且低温下易聚合为多聚甲醛,失去杀菌活性。戊二醛价格较高,水溶液不稳定,过去应用较少。

3. **酚类消毒剂**:如苯酚、煤酚(来苏尔)和复合酚。酚类消毒剂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但苯酚和来苏尔杀菌力弱、毒性大,已不再用于猪场消毒。复合酚类则广泛使用,但因其不易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正逐步被淘汰。

4. **含氯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对细菌和其他结构成分有高度亲和力,易渗入细胞并结合到氨基或其他基团上,从而分解或失活有机物。漂白粉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5%-32%,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但其稳定性差,遇光、热、潮湿等因素会迅速分解,影响消毒效果。

5. **其他常用消毒剂**:如乙醇和高锰酸钾常用于体表局部消毒,不适合环境消毒;环氧乙烷在国内养猪业中使用不多。

综上所述,过去常用的消毒剂由于种种原因正逐渐被新型消毒剂所替代,不宜再继续使用。
  ### 二、新型消毒剂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近十余年来,大量新型消毒剂在我国问世,并在养猪场中广泛应用。主要的新型消毒剂包括二氯异氰脲酸钠制剂、复合型戊二醛制剂、二氧化氯制剂和双链季铵盐等。

1. **二氯异氰脲酸钠**:这是当前规模养猪中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其纯品为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64.5%,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其水解后产生的次氯酸杀菌能力强,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都有杀灭作用,且不受有机物影响。

2. **二氧化氯**: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ClO2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能有效氧化细胞壁内的酶,破坏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达到杀灭病菌、病毒的目的。其杀菌谱广,不受水质、酸碱度、温度的影响,还能改善水的味道并即时除臭。

3. **强效碘**:碘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可在水中逐渐释放,保持较长时间的消毒作用。其消毒作用受温度影响小,不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适用于载猪消毒。但价格较高,需注意避免与拮抗物质同用。

4. **复合型戊二醛**:由多种不同长度炭链的双链季铵盐与戊二醛科学配方而成。戊二醛的两个醛基可与病原微生物作用,使其蛋白质凝固,核酸变性。双链季铵盐则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和病毒囊膜,导致细胞组分外流而杀灭病原体。该类消毒剂毒性低,可用于饮水消毒,且对金属、塑胶制品无腐蚀性。

新型消毒剂的出现无疑将对规模化猪场的疾病控制与净化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污染、低腐蚀性的新型消毒剂,科学合理地选择与应用消毒剂,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在环境消毒中,可选用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在猪舍内特别是带体消毒时,可使用上述两种消毒剂以及络合碘、复合型戊二醛;在圆环病毒感染严重的猪场,使用复合型戊二醛制剂效果最佳;在发生疫情如口蹄疫、猪瘟等烈性疫病时,必须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复合型戊二醛等制剂,也可使用复合酚制剂;对于饮用水的消毒,使用二氧化氯、二氯异氰脲酸钠是最佳选择。总之,在使用消毒剂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选择,才能使消毒的作用最大化,有效地控制猪场中已经或正在流行的疫病情。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