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猪场都进入了非洲猪瘟(非瘟)防控的重要时段。自非瘟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五六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猪场的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但仍有一些猪场在防控方面出现失败的情况。生物安全是防控非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要全面覆盖生物安全措施,则需要采用清单式的管理方法。
### 一、冬季非瘟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传播**:进入猪场的人员包括休假返场的员工、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外访人员以及场地维修工人等。这些人员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并且会直接与猪接触,从而导致感染。
2. **物品传播**:当前环境中的物品带毒风险较高,猪场所需的生活用品、人员携带的物品以及生产物资等都可能存在带毒风险。
3. **车辆传播**:在猪场运营过程中,淘汰猪群、销售肥猪、引进猪苗等活动均涉及车辆使用,这也增加了传播风险。
4. **动物流传播**:引种后,由于应激反应,某些猪只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散毒爆发。
5. **空气(尘埃)传播**: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季空气质量较差时,空气中的尘埃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 二、生物安全意识清单
PTT教练团在精益生产服务过程中发现,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无论猪场规模大小或硬件设备多么先进,关键在于人员是否具备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只有当猪场人员形成良好的生物安全习惯并付诸行动,才能确保防非效果。
做好防非必须具备以下六大意识:
1. **红线意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不越雷池一步。
2. **投入与产出意识**:认识到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及其长远效益。
3. **体系意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4. **关键点意识**:识别并重点防控关键环节。
5. **脏区与净区的意识**:明确划分不同区域,防止交叉污染。
6. **持之以恒的意识**:坚持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 三、生物硬件完善清单
具备了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后,还需要完善猪场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硬件设施能够在人员无法监控或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提供额外保障。
猪场必要的生物安全硬件清单包括:
1. **人员前置隔离点**
2. **人员二级隔离点**
3. **人员洗澡间**
4. **物资消毒中心**
5. **物资静置中心**
6. **车辆洗消中心**
7. **监控、检测系统**
8. **病死猪处理中心**
9. **卖猪中转点**
10. **北方如阳光连廊、空气回流罩、空气过滤系统等**
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能够大大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 四、生物软件完善清单
在硬件设施到位之后,猪场还需完善生物安全流程与制度。这些流程和制度必须与生物安全意识和硬件设施高度匹配,并且严格执行。
猪场生物安全流程与制度完善清单包括:
1. **人员进场流程**
2. **人员隔离流程**
3. **人员上下班流程**
4. **物资进场流程**
5. **物资消毒流程**
6. **仔猪销售流程**
7. **育肥猪销售流程**
8. **病死猪处理流程**
合理的流程与制度是执行力的前提,奖惩制度有助于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 五、生物安全“真消毒”清单
完成所有清单式管理后,猪场还必须进行消毒过程的清单管理。在实施消毒前,猪场需要回答五个关键问题,以确保真正的消毒效果:
1. **消毒剂本身的有效性**?
2. **被消毒物体是否充分暴露**?
3. **消毒浓度、温度、时间、pH值是否达标**?
4. **消毒流程是否正确**?
5. **消毒结果是否达标**?
严格的消毒流程和有效的监测是完整的消毒过程的关键。
### 六、日常监测清单
尽管采取了多种生物安全措施,但难免会有漏洞,尤其是在弱毒背景下,更难以做到100%的控制。因此,猪场需要进行日常监测,并按照清单式管理进行实施。
特别是进入冬季后,北方一些地区去年曾出现大面积非瘟疫情,因此更需加强生物安全防控。上述清单总结了冬季非瘟控制的关键要点,希望对各位猪场管理者有所启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