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饲料原料的价格如何波动,大豆始终是猪粮中最为经济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大豆被广泛用于配制各种猪饲料。然而,同其他大多数饲料原料一样,大豆也有其缺陷,特别是它含有的大量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会影响消化率,最终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效率。
  ### 一、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问题

大豆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会降低消化率,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效率。即使对成年猪使用未经处理的大豆,也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除非经过充分的热处理,否则这些抗营养因子很难清除。但过度蒸煮会导致有益蛋白变性,违背了蒸煮的初衷。因此,需要优化加工条件,在维持蛋白品质和降低抗营养因子之间找到平衡。

这些抗营养因子尤其影响仔猪,尤其是断奶前后的仔猪。那些原本有益的大豆蛋白可能引发仔猪的过敏反应,激活肠道免疫系统,造成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假象,导致炎症和腹泻。炎症通常会破坏肠道内层,为病原菌的粘附和外毒素吸收提供便利。尽管整个过程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但造成的损害可能是长期的。通常情况下,病原菌感染也会伴随发生。
  ### 二、业界对大豆使用的两种观点

为了解决大豆抗营养因子对仔猪的影响,业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提倡在断奶后立即引入大豆蛋白(假设仔猪在断奶前没有或很少接触教槽料)。尽管建议逐步引入大豆蛋白,但这种方法要求断奶后第一份日粮中豆粕的使用量达到10%,第二份日粮迅速增至15%。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配方成本低、仔猪适应快且日粮变化次数少。然而,它的缺点是腹泻率高,尤其是在健康状况不佳的猪场中。

另一种更为温和的方法是在断奶后的第一份日粮中不使用任何大豆产品,而是在第二份日粮中以炼制品形式少量使用大豆蛋白(如几乎不含抗营养因子的大豆分离蛋白)。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逐渐适应,主要区别在于将断奶应激与大豆蛋白问题分开看待。虽然这种方法适用于健康问题较多的养殖场,但由于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较低。
  ### 三、最佳的大豆使用方法

介于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业界还尝试了许多折中的方案,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于健康状态不明的猪场,以下六种大豆的应用方法效果最佳:

1. 在断奶后第一份日粮中应使用某种形式的大豆蛋白(如全脂膨化大豆),理想情况下应在教槽料中也使用。胰蛋白酶抑制剂是衡量大豆质量的最佳指示剂。如果其含量低于10mg/g,仔猪日粮中添加10%的大豆不会有太大问题;若含量低于5mg/g,则可增加至20%。

2. 如果无法获得膨化大豆或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不够低,最经济的选择是大豆浓缩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这种原料纯度高,在大多数仔猪日粮中添加20%除增加成本外无其他问题。

3. 断奶后第一份日粮中,由膨化大豆或大豆分离蛋白提供的粗蛋白水平不应超过10%,以确保免疫系统既被充分激活又不会承载过多抗原。

4. 为减少过敏反应,日粮应易于消化且尽可能美味。使用免疫球蛋白(来自血浆或卵黄)、鱼粉和加热谷物有助于提高早期采食量,同时日粮应含有适当的抗菌剂。

5. 使用豆粕(48%蛋白含量的效果最好,因其纤维含量低)。一般而言,日粮中含10%的豆粕即可保证大豆蛋白的平衡。随着消化系统的成熟,抗营养因子含量逐步提高,免疫系统有足够时间应对过敏反应。

6. 在第三份日粮及后续日粮中,只以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以降低成本。如果遵循上述建议且仔猪采食量足够高,过敏反应将极不明显,猪群在敏感时期也不会因抗营养因子而大受折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