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配方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或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正确设计饲料配方对于畜牧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饲料配方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 一、遵循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 1. 科学性与先进性原则
饲料配方应基于现代动物营养学、饲料原料特性及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先进知识。各项营养指标需建立在科学标准上,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比例关系。同时,配方应确保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高效的利用率。科学性是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 2. 生理性原则
饲料的适口性和体积必须与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例如,菜籽饼适口性较差,单独使用时配比不宜过高,否则会降低采食量。若与豆饼、棉籽饼混合使用,则可以提高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此外,粗纤维含量与能量浓度相关,需注意日粮中的干物质含量,确保动物既能吃得下又能吃饱。
#### 3. 经济性和市场性原则
饲料费用约占整个畜牧业成本的70%-80%,因此配合日粮时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投入高产出或低投入低产出的饲养策略。例如,当饲料原料价格低廉且畜产品售价较高时,可设计高档次饲料以追求更好的饲养效果;反之则设计较低档次的饲料,保持低成本饲养。
#### 4. 安全性和合法性原则
饲料配方设计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尽量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复合酶、酸化剂、益生素等),确保饲料安全、无污染,符合营养和卫生标准。
### 二、正确选择畜禽的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根据动物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结合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科学规定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最低数量。常见的饲养标准有美国NR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随着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和品种改良,饲养标准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 三、采用合理的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饲料配方设计应根据饲养标准选用合适的饲料原料,并应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进行计算。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代数法、试差法和计算机配方法。代数法简单但只能平衡单一营养指标;试差法快但准确性差;计算机配方法快速准确,但投资较大。此外,还可采用能量蛋白质校衡系数法和有效营养浓度范围设计法,以克服其他方法的不足。
### 四、设计饲料配方时应注意的事项
#### 1. 配方营养水平要适宜
重点考虑营养的平衡、全价和有效性。禽类饲料要注意能量蛋白比,猪的饲料要注意理想蛋白质的匹配。所有配方都要实现钙磷比例协调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全面添加。
#### 2. 注意营养物质的优先次序
不同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优先度不同。例如,奶牛饲料中纤维素优先,其次是能量、蛋白质等;家禽则优先考虑能量、蛋白质等。设计配方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先次序。
#### 3. 把握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
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决定配方的质量。不同产地和加工方法会影响原料营养成分。设计配方时应参考《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并结合实测指标进行调整。
#### 4. 注意某些原料的限用量
一些饲料原料含有不良因素,如棉籽饼粕中的游离棉酚和菜籽饼粕中的芥子甙,需限量使用。青饲料也需定量使用,以避免浪费和消化吸收率降低。
#### 5. 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尽量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少用适口性差、难以消化的原料,如菜籽饼粕、羽毛粉等。
#### 6. 控制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有助于动物产生饱感,促进胃肠蠕动,但过量会降低日粮营养浓度,影响消化吸收。根据不同动物种类,控制粗纤维含量,如蛋鸡、肉鸡、仔猪的日粮粗纤维含量为3%~5%,种猪为10%~12%,牛为13%~17%。
#### 7. 调节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有助于动物对饲料的吸收和维持机体营养平衡。设计配方时应考虑饲料的缓冲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微生物添加剂的添加,以促进有益菌群繁殖,改善动物体内生态环境。
#### 8. 考虑原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
食盐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生长。设计配方时应考虑所有原料中的水溶性氯化物含量,避免盐分超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