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母猪综合征”是指母猪在生完第一胎后,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断奶后体重下降过多、发情率高但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减少(通常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以及头胎淘汰率高(超过15%)。这些问题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母猪在哺乳期间采食量不足,从而导致体重过度下降和生殖营养缺乏。而根源在于从后备母猪培育、配种、限饲期、哺乳期等各个阶段的营养管理和饲养方式不到位,传统的“全价饲料不会缺乏营养”的观念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全价饲料虽然理论上提供了均衡的营养,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根据饲养标准生产的饲料,旨在满足在理想环境条件下(如温湿度适宜、猪群健康)的最大生产性能所需的最低营养需求。然而,现实情况往往与理想条件相差甚远。首先,很多猪场难以维持理想的温度(18-25摄氏度),其次,猪群健康状况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此外,随着猪的遗传潜力不断提高,现有的饲养标准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这些优良品种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优良猪种的生产潜力能发挥70%以上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过度依赖“全价饲料不缺营养”的观念,导致母猪营养管理方式非常单一,存在多个误区。例如,“不同胎次一个样”,即猪场在营养配置上不分胎次,所有母猪使用相同的饲料,实际上不同胎次对营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再如,“不同季节一个样”,忽视了不同温度环境下母猪对营养需求的变化。“吃多吃少一个样”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不同阶段母猪的采食量和营养需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哺乳期,母猪需要高能量和高蛋白的饲料,以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这些问题导致一胎母猪经常面临胃肠道发育不足、营养储备不足、哺乳期采食量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新的“全局营养体系”,该体系不仅满足了适宜和适时两大基本条件,还分为基础营养和抗病营养两大类。基础营养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全价营养,而抗病营养则包括增强免疫力的免疫营养、增强肠道消化能力的消化营养和增强生殖效能的生殖营养。尽管全价饲料中包含部分抗病营养,但在非理想状态下,它无法满足免疫系统抵御疾病和维持正常生产性能的需求。因此,全局营养体系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更加灵活的饲喂方案,使饲料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在全局营养体系下,母猪的营养管理被细分为“九段二期”。具体包括:
1. 哺乳期到配种前2周;
2. 哺乳母猪配种前2周到配种;
3. 怀孕最初的30天(安胎期);
4. 怀孕的30-75天(调整期);
5. 怀孕的75-95天(发育期);
6. 怀孕的95天到产前3天(攻胎期);
7. 产前3天到产后3天(小围产期);
8. 分娩到断奶(哺乳期);
9. 断奶到配种(配种-隔胎期)。
这九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限饲期”和“优饲期”。限饲期的重点是保证怀孕最初30天的安胎、胃肠道发育、补充生殖营养和控制膘体;而优饲期则重点保证一胎哺乳母猪的日进食营养总量,以保护其繁殖能力。通过科学调整饲粮配方、提高采食量和优化饲喂方式,母猪群的繁殖性能显著提升,表现为胎次增加、奶水增多约30%,有效解决了二胎母猪综合征的问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