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怀工作是生产更多、更健康、体重更大且更均匀仔猪的关键环节。它是猪场生产的源头,为猪场提供更多生产资料的基础。如果配怀舍的生产不当,后续指标提升难以弥补造成的损失。因此,确保配怀舍的有序生产和指标达成是提高母猪利用效率和发挥产仔潜力的重要支撑。
  ### 一、稳定母猪群的打造

母猪群的稳定性是猪场高产稳产的基础,这需要严格控制两大关键节点。

#### 1. 封群管理

封群管理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使主要疾病的净化得到控制,从而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实施封群管理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繁殖群搭建、充足栏舍、合理人效和分段生产。

#### 2. 猪群流动关口把控

要打造健康高产的母猪群,必须通过合理的新陈代谢留存优质母猪。因此,严格把控猪群流动的“入口”和“出口”至关重要。

##### (1)入口把控

避免与经产母猪免疫水平相差过大的后备母猪入群是入口把控的核心。具体包括数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批次稳定的后备入群数量应不超过配种母猪数的20%,同时严格执行后备母猪培育工作,如选育、日增重控制、保健免疫等。

##### (2)出口把控

及时清除低效与问题母猪是精养母猪做好出口把控的核心。淘汰标准需要不断优化,以挑选符合繁殖、健康、体况要求的母猪。合理的淘汰流程应具备精准、稳定、安全等特点,通常分为“选”、“报”、“集”、“转”四个步骤。


  ### 二、母猪群价值实现

为了实现母猪的高效生产,必须控制三大核心指标。

#### 1. 分娩计划完成率

分娩计划完成率对产床利用和母猪年均断奶窝数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母猪产能和猪场折旧。影响分娩计划完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配种数量、配种质量和参配母猪组成。

##### (1)配种数量

在同一批次生产模式下,配种数量波动易受猪群健康、季节、胎次结构等因素影响。需确保配种数量在计划头数±20%内浮动。

##### (2)配种质量

提高配种质量的有效方案包括缩短断配间隔、保障精液品质、控制母猪配种状态、提升7天断配率和35天受孕率等。

##### (3)参配母猪组成

把控三类参配母猪比例并实施异常参配母猪补救措施是降低猪群来源影响的关键。

#### 2. 出生窝均重

出生窝均重越大,则仔猪出生均重越大,弱仔比例越低,产仔数量越多。

##### (1)仔猪均匀度

仔猪出生均匀度受胚胎发育一致性、胚胎分布均匀度、胎盘血管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当<1kg体重仔猪比例高于8%时,需检查生产流程。

##### (2)窝产总仔

仔猪出生窝均重一致,产仔数越高,仔猪出生均重则越低。不同产仔量的母猪要求不同的仔猪均重。

##### (3)仔猪出生窝重

妊娠后期营养主要来源于母猪自身代谢,妊娠产物增加、乳腺发育等生理过程影响仔猪出生窝重。高繁母猪的仔猪出身窝重应≥22kg。

#### 3. 体况控制

体况控制不仅涉及背膘管理,还应关注体重管理和乳腺发育。

##### (1)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的目标是既要合理的背膘(脂肪含量),也要高代谢(肌肉含量)。体重管理比单纯的背膘管理更能反映母猪的整体健康状况。

##### (2)乳腺发育

经产母猪要求乳头细长,乳实质体积大;后备母猪则需关注乳腺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调剂大体重仔猪充分开发乳腺功能。

##### (3)肢蹄健康

提供合理的营养,关注瘦弱母猪护理,防止机械性损伤来保障母猪肢体健康。


  ### 三、小结

配怀舍管理可总结为“113模式”:“11”即猪群流动的“入口”和“出口”管理;“3”即三大核心指标(分娩计划完成率、出生窝均重、体况控制)管理。通过这一管理模式,可以确保猪场生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