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到2019年,禁抗政策的推进促进了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国际上,益生菌的核心菌株和专利申请主要由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主导。我国则以科拓生物、蔚蓝生物、瑞普生物和一然生物等企业为主进行原始菌种的开发与利用,菌种主要包括酵母、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和健康状况,为限抗初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益生菌对猪舍内致病菌、仔猪健康状况和替抗效果的影响

#### 猪舍内致病菌与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现代生猪养殖正朝着高密度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猪舍内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变化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如母猪分娩时,初生仔猪肠道内的微生物主要来自母猪体内的微生物和产房地板上的微生物。分栏饲养后,群体的微生物菌群组成会发生明显改变。此外,饲养密度过高容易导致有害气体和致病菌在舍内蓄积,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研究表明,猪舍内的气溶胶携带各种致病菌,如假单胞菌属、严格梭菌、创伤球菌属和沙雷菌属,这些细菌可引发仔猪的呼吸道疾病、腹泻、氧化损伤、化脓性炎症、泌尿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症状。许铭洙等人发现,猪舍空气中和粪便中携带的微生物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空气中的微生物是腹泻致病菌扩散的重要途径。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猪场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不断累积,给腹泻防控带来不利影响。
  #### 益生菌作为替抗性饲料的应用效果

畜牧养殖业禁抗会导致肉、蛋、奶产量下降和动物疾病频发,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严格把控。抗生素作用下,动物肠道中的有害菌会产生抗性基因,增加耐药性并危害机体健康。益生菌通过调控肠道pH值,促进乳酸菌繁殖,减少肠杆菌科细菌增殖,维护胃肠道健康,降低腹泻发生率,并提高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生长发育速度。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机体抗病能力和应激能力,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产生免疫应答,提升细胞和体液免疫能力,促进抗炎因子生成,降低炎症反应。其替抗行为与抗生素类似,能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病原体增殖、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调节免疫力和改变微生物代谢。国外学者通过研发共生菌,利用不同益生菌的配比组合和协同作用,分泌抗菌蛋白,参与动物机体的抗菌防御,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 益生菌在猪减抗、替抗养殖中的应用

#### 益生菌的应用减少生猪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能促进生猪和家禽的生长,预防腹泻,提高生产效益,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抗生素残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替抗产品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酵母菌和粪肠球菌等益生菌对部分抗生素无抑制作用,而硫酸新霉素、吉他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高抑制作用。实验表明,益生菌组仔猪腹泻自愈时间较短,说明益生菌能提高仔猪抗腹泻能力和替代抗生素的效果。
  #### 益生菌有助于提高生猪生产性能

缪余洲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添加益生菌的仔猪全群平均增重提高了2.41公斤,料重比降低了0.04%,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组。芽孢杆菌产生的酶类物质如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可以提高生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次级产物中的乳酸和乙酸也促进了饲料消化效率。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剂组育肥猪末重比空白组提高2.81公斤,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0.09公斤,料重比降低了0.15。普雷沃菌能提高生猪对半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效率,改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率,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重,表明益生菌能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促进生猪生产性能。
  #### 益生菌对猪舍中气溶胶菌群结构的影响

程首涛等指出,添加粪肠球菌后,虽然对仔猪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影响不大,但改变了猪舍空气中和粪便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真杆菌属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埃希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游伟等研究表明,喷淋益生菌溶液后,猪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显著降低,喷淋菌液效果最佳。以上试验表明,添加益生菌有助于改善猪舍内菌群结构,优化舍内空气质量。
  ### 结论

在禁抗初期,寻找绿色、安全的抗生素替代物逐渐成为畜牧业和饲料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必然趋势。益生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能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改善畜舍环境。在限抗阶段,合理选择和使用益生菌需要考虑产品安全、菌剂组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等因素。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