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过后,全国猪价在经历了先涨后波动下行通道。从走势上看,国庆后连续5日的上涨已经结束,行情正限制在18元/公斤以下;从消费来看,随着天气转凉,猪肉消费有逐步增长的空间;供应来看,中大猪总量、母猪存栏等也有了新的变化......

近一个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养猪网

从9月以来的行情走势能看出,当猪价位于18元/公斤以上时,猪价都是快速下滑,唯有当猪价跌到17元/公斤以内才会逐渐止跌,而一旦猪价跌破17.5元/公斤,则又会有所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9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周环比呈现连续下降走势,主要原因有哪些?来看记者在北京批发市场的探访。

数据来源:“食材界”根据农业农村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整理

数据显示,北京猪肉价格在8月中旬达到了今年的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步回落态势。9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每公斤23.3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8.09%,比8月份下降了5.21%。

主要原因是养殖场出栏意愿增强,此前分流到二次育肥环节的生猪也开始出栏,使得猪肉的供应能力明显增强。9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上市量比8月份增加了13%,猪肉价格也失去了上涨的动力,进入10月份以后肉价逐渐趋稳、波动幅度较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去年同期,处于绿色合理区域,生猪产能也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期货和资本市场角度,“中信建投”期货养殖首席分析师魏鑫表示,从能繁母猪和仔猪出生量两个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供给走低,驱动价格上行并处于高位,但9月至10月预期出栏有所提升,对猪价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压制。总体来说,目前猪价处于产业盈利线之上,三季度行业整体取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预计四季度在需求旺季的支撑下,行业利润窗口仍将继续。

“格林大华”期货研究院农产品分析师张晓君分析,四季度预计边际供给增加,高点不及三季度,但出栏头数增加幅度相对温和,若体重没有进一步抬升,则四季度猪肉供给环比增幅对应季节性消费增幅相对有限,或支撑猪价维持相对高位。但供给恢复预期以及仔猪价格下跌对应的出栏成本大幅回落,进而限制今年年底及明年一季度上方空间,明年2—3月份重回供强需弱格局,猪价交易季节性下跌预期,当前远月合约进一步兑现养殖成本下降预期。


在已经到来的在四季度,猪价走势如何,会有再升到可能性吗?

“光大期货”生猪研究员孔海兰认为,短期来看,猪肉终端市场供给充裕,而需求并未出现超预期增加。中秋、国庆节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生猪现货价格偏弱。卓创样本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中国生猪日度均价18.12元/千克,较8月中旬高点下跌3.04元/千克。

“根据猪肉消费的季节性规律,冬至开始,猪肉消费进入全年消费旺季。因此,四季度尤其是年底旺季前,旺季需求将对猪价形成一定利多,猪价存在反弹可能。但考虑到目前供给增加的预期,四季度猪价高点大概率低于三季度的年内高点。”孔海兰说。

“广发期货”生猪研究员朱迪表示,当下来看,前期集中出栏导致市场缺大猪,二次育肥存栏已降至低位,叠加肥标价差走扩,后续还有入场空间,猪价短期有企稳上涨机会。从中期来看,后续供应将持续恢复,但进入年底旺季,在不出现疫情、需求没有明显转差的情况下,预计供需维持相对平衡。目前二次育肥理性入场,以17~18元/千克的入场成本计算,肥标价差高企的前提下,二次育肥短期出栏意义不大,后续仍有一定压栏空间,支撑10月现货价格。11月或迎来一波中小散的集中出栏,生猪价格预计有一波回落。

前述“格林大华”期货研究院农产品分析师张晓君认为,四季度现货猪价或在16~19元/千克区间运行,在11月份二次育肥出栏供给压力释放前,猪价上涨空间相对有限。11月中下旬至12月底,待二次育肥出栏压力释放且季节性消费启动,预计猪价仍有一波上涨行情,肥标价差或支撑肥猪价格仍然明显强于标猪价格。明年1月后,供需双弱预期下,猪价或再次回落。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丹丹认为,根据能繁母猪数据,2025年生猪供应量预计在2023年供应量和2024年供应量之间,因此价格或高于2023年,低于2024年。由于养殖成本持续走低,因此预计养殖户明年仍有利润。

在政策利好和断奶猪成本降低的双重加持下,生猪养殖行业更具前景。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