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猪价的下行,曾经火热的“养猪热”逐渐降温。然而,仍有一些企业选择在风险和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战略决策或业务拓展进入养猪业。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养猪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他领域,如环保和新能源。未来养猪业将走向何方?这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大禹生物宣布斥资1亿元布局生猪养殖业务。公司计划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大禹畜牧有限公司,主要采用自繁自养及“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生猪养殖。作为山西省2022年上市的第一股,大禹生物的主营业务原本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此次进军养猪业,被视为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重要战略决策。
近年来,生猪养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养殖占比持续提高,而家庭农场和中小散户的比例则逐渐下降。对于像大禹生物这样长期服务家庭农场和中小散户的企业来说,其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同时,规模养殖集团客户逐渐形成全产业链,销售壁垒扩大,导致公司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销量和利润受到影响。因此,进军养猪业有助于完善公司的业务布局,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新进入者在跨界养猪,现有的养猪巨头也在向其他领域扩展。例如,温氏股份最近斥资16亿元收购了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1.38%的股权。后者专注于三农环保领域,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生产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
事实上,许多养猪企业已经开始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牧原股份、圣农集团、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让畜禽养殖行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已有多家新能源公司,利用自有猪舍及屠宰厂的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以降低用电成本并优化能源结构。
正邦科技也在2022年6月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三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等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此外,圣农集团旗下的圣新环保通过处理鸡粪和农林固体废弃物进行发电和供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指出,众多猪企布局环保和绿色领域,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对环保的严格要求。近年来,因环保问题收到罚单的案例屡见不鲜,且多个省份正在制定更严格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加码环保无形中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许多中小养殖户的盈利能力受到挤压,这也可能推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和绿色化转型。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