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地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的严格化,众多养猪企业纷纷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积极布局绿色发展战略。其中,温氏股份斥资16亿元收购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筠诚和瑞”)91.38%的股权,成为该领域的一大亮点。筠诚和瑞专注于三农环保领域,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生产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此次收购不仅提升了温氏股份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实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事实上,温氏股份并非首家涉足环保领域的养猪企业。在此之前,圣农集团、新希望、正邦科技、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均已开始布局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以实现绿色化发展的目标。这些企业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力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表示,众多猪企布局环保和绿色领域,主要源于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多个省份也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征求意见,预计未来对养殖企业在环保方面的限制将更加严格。这不仅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对中小养殖户的盈利能力造成了挤压。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推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进而促进养猪行业朝规模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筠诚和瑞作为一家专注于农牧业污染治理和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与温氏股份、新希望、中粮肉食等多家知名企业有合作关系。数据显示,筠诚和瑞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61亿元,归母净利润9219.72万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归母净利润1961.3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筠诚和瑞与温氏股份之间的关联交易占比较高,但在此次收购完成后,预计将有效减少关联交易,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温氏股份,其他头部养殖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环保领域的新模式。例如,牧原股份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养殖和屠宰过程中的用电成本;圣农集团则通过将鸡粪和谷壳混合物等农林固体废弃物进行燃烧发电,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环保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多地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四川省作为我国第一养猪大省,其畜禽养殖业一直是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该省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占据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较大比例。此外,2021-2023年间,四川省累计收到畜禽养殖污染信访举报67次,主要涉及水体污染和恶臭扰民问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环保形势的严峻性,也促使更多企业加快环保转型的步伐。
  从国家层面看,虽然整体政策框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地方执行标准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甚至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例如,广东省今年出台了新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规定了总氮排放标准,并对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进行了调整。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地也在制定更严格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这不仅要求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中小型养殖户而言,环保政策的加码无疑增加了经营压力。河南养殖户崔永强表示,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他们难以承担高昂的环保设备费用。然而,环保政策的推动也为行业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提供了契机。例如,‘公司+农户’模式可以通过大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同应对环保和成本压力。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我国养殖行业不仅需要在环保方面下功夫,还需注重减碳、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去年底发布的《畜牧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包括牧原股份、立华股份在内的多家养猪上市企业均已发布ESG报告,展示了他们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
  未来,猪企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养殖、绿色养殖等生态友好型养殖方式,以及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饲料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