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严冬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骤降,养猪业面临着巨大的疫病防控压力。为了切实解决冬季猪舍保暖和通风之间的矛盾,确保中小规模家庭农场的冬季稳产保供,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首席科学家张宏福研究员带领团队于11月13日前往沈阳瑞祥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互生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其下属猪场开展技术服务与咨询活动。
在技术总监郭廷俊的带领下,专家团参观了位于抚顺的胜金养猪场。该猪场建于2019年,目前拥有四栋猪舍,均为阳光猪舍,存栏母猪50头,育肥猪800头。专家团成员对猪舍的整体建筑设计、环境控制和饲料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并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猪只的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疫病防控等技术问题。
阳光猪舍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阳光资源因地制宜,采用了钢筋、水泥、阳光板或塑料薄膜和防寒被为基本框架结构,结合电地热、地窗、中窗、天窗、卷帘被、料线、水线、负压通风机、水帘和喷淋设施等多项技术,努力创造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生猪养殖环境。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张宏福研究员对阳光猪舍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阳光猪舍不仅符合当前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还能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力点,引领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张宏福研究员还对阳光猪舍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首先,要继续优化阳光猪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推进该项技术的标准化,使其适用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实现“猪群健康、生产高效、肉质优良、节能低碳、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其次,要深化科企融合,加强智能化养殖系统的研发和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猪舍环境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要精养、量力而行,保持模式的先进性,避免产能过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针对阳光猪舍生态养殖模式的具体情况,扎根主战场、服务主战场,为生猪稳产保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