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由于供应压力不断增加和市场需求不振,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当月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2086.9元/吨,较上月下跌0.95%,同比下跌19.31%;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2198元/吨,月环比下跌1.69%,同比下跌12.67%。
今年东北部分地区雨水较多,对粮食质量和产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相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现阶段,随着东北地区气温下降,玉米潮粮的储存条件有所改善,但雨雪天气的到来使得“地趴粮”容易受潮,后期籽粒霉变的风险较高。因此,质量较差的粮源出货积极性提高,而粮质较好的粮源,农户出于种植成本、收割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考虑,惜售情绪增强,基层上量延迟。部分企业为促进到货量而小幅调高收购价格,玉米价格止跌回稳。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玉米25万吨,同比减少87.7%,达到近五年单月最低数值;1月至10月进口玉米总量为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随着玉米进口量缩减,玉米供需形势或将有所调整。
随着各地气温下降,下游食品、制糖、冷饮及啤酒等行业进入需求淡季。在原料玉米成本支撑力度不足及供需矛盾加剧的影响下,部分企业持续小幅下调玉米淀粉市场价格,产品价格达到近两年低点;酒精价格延续弱势震荡,生物燃料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削弱了对玉米的部分加工需求。然而,近期受豆粕价格反弹带动,玉米副产品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行业加工利润小幅回升,深加工企业对原料玉米的需求或有所回升。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880~2040元/吨,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010~2300元/吨。
10月份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有所下降,但玉米用量占比仍呈增长态势。猪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加之冬季腌腊和节日消费拉动,生猪养殖利润向好,市场看淡玉米后市的情绪逐渐减弱。当前饲料企业维持滚动补库,对毒素等指标要求严格,优质粮源上量不多,企业购销相对谨慎。短期来看,随着东北地区局部雨雪天气来临,市场流通或受影响。而近期多地公布玉米增储收购信息,玉米上量压力有所缓解,天气和政策性利好因素或将支撑玉米市场价格。
长期来看,随着进口减少,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需求预期向好,玉米市场仍存在偏强运行的可能。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