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学者身上,你可以看到什么?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还是强大的人格魅力?李宁教授身上不仅具备这些,还有更多令人敬佩的品质。他身着标志性的白色衬衫和深色西裤,衬衫一尘不染,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一双明眸在镜片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整个人显得精神而又儒雅。在半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问题,李教授总是耐心回答,语调平缓而又充满能量。尤其当谈到中国种猪有信心赶超国外时,他言语自信,眼睛里放着光,传递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和行业的无限热爱。
  李宁教授,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分子遗传与育种科学家。他曾任中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小动物研究所、日本尖端技术研究所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和工作。此外,他还曾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副总工程师。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教授做客我们演播厅。我国的养猪规模和养猪集团的实力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但在种猪繁育上仍与世界一流国家和公司存在差距。请问李教授,您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李宁教授:首先,我认为我们国家在种猪繁育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尽管我们从国外引种的数量较多,但占我国整体种猪的比例并不高,大量的种猪仍是我们自己培育的。这些年,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水平大幅提升,这不仅靠进口种猪,更得益于国内企业不断选育和改良的努力。然而,我们的顶级种猪水平与国外顶级种猪相比仍有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育种公司的育种历史较短,国外的种猪公司如PIC等有50年甚至70年的育种历史,形成了常态化的育种工业体系。而我国的育种公司大多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且育种工作并不总是持续进行。育种工作犹如逆水行舟,只有持续选育才能进步,中间停顿不仅不进步还可能退步。
  主持人:感谢您的回答。您前面提到,国内有的种猪繁育公司正在不断进步,其中也包括我们首农集团。请您介绍一下首农在种猪繁育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宁教授:首农在种猪育种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们采用与国外优秀种猪公司相同的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例如,我们使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帮助选种,这些技术一直在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如基因编辑。基因编辑与基因组选择不同,基因组选择只能在现有优秀基因组中选择,而基因编辑是有目标地选择我们想要的基因。例如,我们正在研究抗蓝耳病猪。蓝耳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攻克它。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方法,对猪细胞上的一个蓝耳病受体基因进行编辑,使蓝耳病病毒无法感染这些猪。我们希望这一成果能为中国的养猪业带来新的希望。
  主持人:我们也很期待这些成果能尽快造福我国的养猪业。非洲猪瘟是我国目前的头号养猪敌人,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疣猪可以带毒而不发病。请问有没有可能通过基因组选择,找到猪细胞上抗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改良出抗非洲猪瘟猪品种?
  李宁教授:通过基因组选育的方法选出的基因在野猪身上都能找到,因为野猪是现代家猪的祖先。但遗憾的是,野猪感染非洲猪瘟同样会发病或死亡。疣猪与野猪虽然都带‘猪’字,但血缘关系很远,因此我们很难在家猪上找到类似疣猪的抗非瘟基因,也就难以通过基因组选择的方式培育出抗非洲猪瘟猪。
  主持人:欧沃杰能够帮助猪场实现单次定时输精,这可以倍增优秀种公猪基因的传播。但有种猪企业担心,使用欧沃杰这样的激素产品会对种猪的选育造成不良后果。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宁教授:我认为单次定时输精技术非常有用,能够促进猪的排卵,节省公猪精液,对生产性能和生物安全都有好处。至于使用激素产品对种猪繁育的干扰,我认为这种担心并不正确。使用促排卵产品增加排卵和产仔数,理论上,优秀的母猪应该对激素的响应更高。由于是同时使用,性能差的母猪响应能力仍然不如优秀的母猪,因此选育的差距依然存在,不会对选育造成干扰。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优等生和差生相比,都用了学习机后,虽然整体水平提高了,但差距依然在。关于对后代基因的干扰,激素只是促排卵作用,后代只要是健康的,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激素会对种质基因造成影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