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大豆丰产的背景下,市场面临着库存增长的压力。近期USDA报告公布的数据超出预期,美豆单产数据的上调给市场带来了利空情绪,进一步打压了豆粕期现货价格。在供应压力与丰产预期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供需格局难以迅速调整,供需宽松的预期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
近十年来,全球大豆产量呈现增长趋势,期末库存也随之增加。根据最新报告,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95亿吨,而2024/25年度预估将达到4.22亿吨。期末库存预计分别为1.12亿吨和1.28亿吨,增幅明显。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作为三大主要生产国,2024/25年度预计产量都将有所增加,这可能推动期末库存创下新高。
美国大豆产区得益于良好的土壤湿度和适宜的气温,大豆生长情况良好。7月份的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气温略低于正常水平,这些因素促进了大豆的生长。截至8月12日,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8%,结荚率为72%,开花率为91%。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尽管国内消费量有望增加,但货币贬值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预计未来种植面积的增长将相对温和。总体来看,全球大豆的增速超过了需求增速,导致供应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国内豆粕市场同样面临供应压力。自2023年8月开始,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跌,截至2024年8月15日,43%蛋白豆粕现货均价为2889元/吨,较去年高点跌幅达42.54%。国内重点油厂的原料大豆和豆粕库存继续增加,打破了历史季节性规律,供需矛盾加深,现货价格回落至2020年同期水平。
从主产国的销售情况来看,美国和巴西的大豆销售速度慢于往年同期。截至2024年8月1日,2023/24年度美国大豆销售总量为457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与此同时,新豆销售也落后于往年。巴西方面,截至8月9日,2023/24年度大豆销售量达到了产量的77.5%,低于五年平均水平。随着巴西大豆出口速度放缓,美国大豆将成为四季度中国原料的主要供应国。
根据市场船期调研显示,8-9月原料大豆到港量预计维持在900万吨/月的高位水平,但10月之后的采购进度较慢,存在较大缺口。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榨利不理想,同时国内工厂的远期基差销售进度缓慢,油厂原料采购意愿不高。后期需关注中国榨利的修复和买船情况。
综上所述,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供需宽松格局下,国内市场短期内庞大的结转库存和疲软的需求使得供需宽松的局面难以缓解。考虑到四季度原料采购进度相对迟缓,市场行情可能出现小范围波动,但供需宽松的基本面将在未来较长周期内持续对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施加压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