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3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为21.14元/公斤,各省份中,广东的最高均价为22.60元/公斤,而云南的最低均价为20.40元/公斤。河南省作为基准地,其生猪均价为20.85元/公斤。在高价背景下,白条肉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价格波动较大。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可能已接近尾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较上月增长1.1%,但同比下滑6.00%。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增长,表明本轮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已经接近结束。涌益咨询的样本数据显示,7月份能繁母猪数量环比增长1.79%,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虽然连续6个月出现环比增长,但整体增幅不大,累计增幅为6.07%。这反映出行业内对于补栏母猪的态度较为谨慎。由于前几年生猪养殖亏损以及2023年四季度的猪病影响,今年猪价虽缓慢上行,但散户并未转向自繁自养模式,而是倾向于周期较短的二次育肥或仔猪育肥。
二次育肥(二育)出栏节奏具有不确定性。相关数据显示,二次育肥供应占全国生猪供应的比例约为8.7%。自7月份开始,生猪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但二次育肥户出栏积极性一般。7月31日数据显示,二育大省的栏舍利用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从最近一周的情况来看,二次育肥户出栏积极性仍然不高。从养殖周期推算,新一轮二次育肥补栏的时间可能从9月中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然而,再次补栏的前提是当前育肥猪完成出栏,因此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能是出栏量较为集中的时间段。通过调研发现,虽然8月中旬开始二次育肥户将陆续加大出栏力度,但考虑到造肉成本较低,若价格出现急跌,出栏时间可能会推迟至国庆节前后。
生猪出栏均重仍有增长空间。目前全国外三元出栏均重为125.44公斤/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间,生猪出栏均重缓慢下降,主要是因为气温偏高、二次育肥户带动养殖企业小体重猪的销售,以及南方零星猪病的影响。7月下旬开始,生猪出栏均重缓慢提升,主要是北方二次育肥户逢高出栏积极性增强。全球大豆供应宽松,进一步支持了增重压栏的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为45.89亿蒲式耳,期末库存预期为5.6亿蒲式耳。丰产前景明显,短期内油粕价格预计易跌难涨,这为生猪育肥提供了更多空间。
短期看,随着立秋后天气转凉,生猪生长速度有望加快。进入8月中下旬后,批次生产的规模养殖场以及规模放养公司将加快出栏节奏,这可能推动出栏均重进一步上升。但由于规模集团场标准化栏舍条件的限制,生猪均重上限预计在128-130公斤/头之间。因此,预计至今年四季度,生猪出栏均重的提升空间有限。
冻品出库情况依旧积极。截至8月9日当周,全国冻品库容率为16.56%,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生猪均价持续走高,屠宰企业有意趁此机会积极销售冻品。短期内,高猪价背景下,冻品库存将以积极出库为主。随着各大院校进入开学季,消费端表现预计将低位回升。但当前已进入8月中下旬,批次生产的规模养殖场和二次育肥户将加快出栏进度,短期生猪价格可能出现回调。
综上所述,建议养殖户理性对待压栏,并关注官方及样本机构的能繁母猪数据,同时注意市场动态,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