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长期以来猪饲料中主要依赖玉米作为能量来源。然而,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特别是2014年国内玉米价格的暴涨,寻找、开发和补充新的饲料资源成为了降低成本的当务之急。数据显示,2012-2013年间我国饲用大麦的使用量为16万吨,而在2013-2014年间增长到了80万吨。预计未来饲用大麦的进口量还会逐渐增加。本文将对大麦的营养特性、应用研究、加工工艺以及饲喂建议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麦作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大麦的营养特性
一般所称的大麦是指皮大麦,又称带壳大麦或有稃大麦,成熟时其子粒与稃壳紧密粘连。而裸大麦,又称“裸麦”或“米麦”,是大麦的变种,其子粒在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在使用大麦替代配合饲料中的玉米时,其营养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无论是皮大麦还是裸大麦,其粗蛋白质与氨基酸(总的和可消化的)的含量均高于玉米,其中大麦中的猪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以及色氨酸的含量约为玉米含量的2倍左右。因此,利用氨基酸平衡原理,用大麦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喂猪,可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另一方面,大麦的淀粉含量低于玉米,其消化能也比玉米低0.62~1.54 MJ/kg。大麦较高的粗纤维含量是影响其消化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裸大麦,其粗纤维含量为玉米的3倍。此外,大麦中有效磷的含量也比玉米高9.1%~18%。因此,使用大麦配置饲料可减少配方中无机磷的添加量,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猪粪便中的磷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还具有节省猪饲料成本的经济优势。
### 大麦的应用研究
#### 断奶仔猪的研究
伊利诺伊大学Stein教授认为,大麦对于断奶仔猪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饲料原料。研究显示,大麦型饲料相对于玉米或小麦型饲料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实验发现,在仔猪阶段(9~30kg),各大麦添加组的日增重与采食量均比不含大麦组的高,同时料重比均比不含大麦组的低,其中含大麦15%组饲喂效果最佳。然而,仔猪阶段使用大麦时,由于其较高的粗纤维含量以及较低的能量水平,仔猪饲料添加大麦的水平应当受到限制,且裸大麦优于皮大麦。
#### 生长肥育猪的研究
在养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饲料都用于生长肥育阶段。因此,选用适合的原料进行肥育猪的饲料配制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以大麦取代肥育猪饲料中36%的玉米降低了肥育猪前期(52~86kg)的日增重,但对肥育猪后期(86~104kg)的生产性能却没有产生影响。使用含45%大麦的试验饲料与玉米型饲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采食大麦型饲料的猪胴体瘦肉率增加了3.0%,6~7肋背膘厚降低了9.48%。随着饲粮大麦含量的增加,猪的日增重和背膘厚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此外,饲喂大麦较商品配合饲料(不含玉米)能够提高肥育猪大理石纹评分以及一些肉色指标。
#### 母猪的研究
对于母猪而言,在妊娠阶段提供体积较大的饲料是有意义的,这不仅能增加母猪的饱腹感,减少其躁动,还能提高母猪胃肠道的容积以保证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大麦中相对较高的粗纤维不仅有利于增加妊娠母猪的饱腹感,还能减轻母猪泌乳早期的便秘问题。伊利诺伊大学Stein教授认为,大麦可以完全取代妊娠母猪饲料中的玉米;而在添加油的条件下,可以取代泌乳母猪饲料中50%的玉米。然而,关于大麦在母猪上的应用研究较少。
### 大麦的加工工艺
有效开发利用饲用大麦的众多办法中,适宜的加工工艺对于大麦的利用十分关键。大量研究表明,饲料的颗粒大小对于养分消化、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肠道健康都有影响。研究表明,大麦型饲料粒径在400~1100μm之间对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当粒径过细时,可能会影响胃的完整性和小肠结构,从而影响整个肠道健康。此外,当饲料中大麦含量较高时,颗粒料较粉料有更佳的饲喂效果。在养猪生产中,对大麦进行膨化处理或对大麦饲料进行制粒,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都能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取得满意效果。
### 大麦的饲喂建议
大麦的适口性不如玉米,主要是由于大麦所含的非淀粉多糖(NSP)引起食糜在消化道中的黏度增加,影响大麦的适口性。由于大麦的纤维含量较高,实际生产中仔猪应避免使用,但经过脱壳、膨化等工艺处理的大麦可取代仔猪饲料中的部分玉米,取代量以不高于10%为宜。在生长肥育猪中,大麦的使用可改善脂肪硬度及猪肉风味,但增重及料重比会受到影响,故大麦取代玉米的比例以不高于50%为宜。对能量需求不高的种猪饲料,可使用部分大麦,但其量以不影响能量需求为原则。如在泌乳母猪饲料中,由于大麦的能量含量比玉米低,故其取代玉米的量以不高于50%为宜,但如果搭配5%~6%的油时,大麦可取代泌乳母猪饲料中全部的玉米。
### 小结
在传统玉米-豆粕型饲料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类似大麦等新型饲料原料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因此,充分认识大麦的营养特性和适合的加工工艺以及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产品的恰当使用将会成为使用大麦成功与否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