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第二例接受猪肾移植并植入心脏跳动装置的54岁美国女子不幸去世,这一消息由她的外科医生在7月9日公布。这位名叫丽莎·披萨诺的女子,因肾衰竭和心脏衰竭而濒临死亡,于今年4月接受了两场手术。起初,她的恢复情况良好,但在约47天后,由于心脏药物损坏了猪肾,医生不得不切除猪肾并让她重新接受透析。披萨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她知道猪肾可能不起作用,但仍然愿意尝试,因为她认为即使对自己不起作用,也可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这一案例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同情医疗方式批准的仅有的4名异种移植患者中显得尤为特殊。患者同时拥有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这对临床治疗方案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免疫抑制方案需要应对两个植入体内的不同类型器官的特殊病理、生理环境。最终,医生从继续使用免疫抑制方案维持肾功能的得失和平衡角度考虑,切除了移植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陈忠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病理显示移植肾没有明显的排斥反应,但有明显的缺血性损伤。
  据了解,患者首先接受了人工机械心脏手术,之后接受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和胸腺移植手术。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所长罗伯特·蒙哥马利表示,尽管在最近的肾脏活组织检查中没有发现排斥反应的迹象,但“由于供流不足,肾脏受到了严重损伤”。陈忠华教授认为,医生团队及时切除移植物,并同时终止所有免疫抑制治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少患者还可以用透析继续维持生命。类似的,因其他原因切除移植肾的情况在同种肾移植临床工作中也经常发生。
  全球异种大器官人体移植研究近年来加速推进,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3年来,全球已接连完成多例猪心、猪肝、猪肾的人体移植。供体短缺和费用高昂一直是器官移植的难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概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而全球平均器官供需比仅为1:30。猪因其器官大小、生理结构和人类相似,且繁殖迅速,被视为异种器官移植的极佳候选。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猪器官的移植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并在近三年出现了多例实践突破。
  泰康资产投资总监段铮表示,考虑到成本问题,供体(猪)和后期的免疫治疗或免疫耐受方案之间需要平衡。目前来看,药物相对便宜,而供体较贵。但随着技术的提升,供体的价格可能会下降,甚至未来猪器官可以成本低廉到多次替换的情况,因此供体(猪)的选种、培养和基因编辑是非常重要的研发要点。此外,异种器官移植的商业化难题在于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短期商业化前景又不明朗,导致商业机构不愿涉足。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来推动这项基础研究。全流程的严格监管也需国家保障,以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