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全球运动员的参与,也让中法之间的农产品合作成为了焦点。在奥运村,一些运动员因为对提供的食物不太满意,开始食用自带的干粮,这其中不乏中国品牌的身影,如伊利、蒙牛等。而在中国,法国的生蚝、龙虾等海鲜以及红酒、奶酪等产品也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这一切得益于中法之间深厚的合作基础。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也是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截止2023年年中,法国已有超过200种农产品获得对华出口许可,近7000家法国农产品企业在华注册。2023年中国从法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达到469.5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了50.5%。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表示,中法农业合作历史悠久,自新中国建交以来就开始了。初期主要是从法国进口小麦,后来扩展到了牛奶、奶酪等乳制品。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后,中国还增加了从法国进口的冷冻猪肉。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和消费升级,法国葡萄酒、鹅肝、松露等高端食材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以全球第五大、法国第二大奶酪集团Savencia为例,该公司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见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其旗下品牌百吉福推出的奶酪棒产品,快速走红,连续三年在国内奶酪消费市场占有率第一。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Savencia还推出了更多奶油、巧克力等品牌。
除了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中欧地理标识协定》生效,加强了原产地产品的认证。2023年4月,中法达成“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快速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法国农产品在中国的流通。同年5月,中法发布联合声明,深化在农业食品等领域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也为中法两国的农业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