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达到了68%,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进一步提升至70%。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从2015年到2023年,行业前三大上市猪企的出栏量从1856万头增长至1.08亿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前十大上市猪企的出栏量则从2091万头增长至1.44亿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7%。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生猪行业的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向头部上市猪企集中。
  然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行业的集中化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美国前十大养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而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在2023年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8.7%左右。这意味着,尽管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即将突破70%,但规模化进程并未结束。
  面对未来3-5年的发展,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将更加注重满负荷生产。2022年和2023年,由于行业行情的低迷和疫病的影响,导致大量散户退出市场,规模猪场的空栏率处于历史高位。例如,2024年一季度末,山东和河南的空栏率分别在40%-50%和50%-60%之间,全国平均空栏率达到了40%。这一情况导致2023年养猪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未来几年,规模猪企将更加专注于充分利用现有产能,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以两家头部猪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出栏量。牧原股份目前生猪养殖设计产能为8000万头,预计在2025年出栏量将达到7500万头,市场份额占比将超过10%。温氏股份设计产能为4600万头,预计2025年出栏量将达到3500万头,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此外,一些具有资金或低成本优势的二线猪企,如新五丰、巨星农牧、东瑞股份等,预计在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速将有望达到15-20%以上。
  随着生猪养殖业集中度的提高,养殖企业开始真正掌握了产业链的话语权。例如,通过调整出栏节奏来影响猪价,以及在上游投入品方面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市场价格,也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并不会必然导致垄断。相关部门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确保民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