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消费虽处于淡季,但猪价的上涨势头却持续增强,为养殖业带来了喘息之机。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全国生猪均价在7月屡创新高,至7月24日,全国生猪均价已达19.35元/公斤,相较于月初的18.28元/公斤,涨幅达5.85%。这一上涨趋势不仅让众多养殖户重拾信心,也让大型养殖企业看到了业绩回暖的曙光。
  以河北某养殖户宋盛为例,他所在的养殖场在生猪价格低迷时果断清仓,避免了长时间的亏损。随着猪价回暖,如今每头猪的盈利可达600元左右,成本约为7元/斤。相比之下,去年他身边的养殖场在猪价持续走低时,平均卖一头猪亏损400元以上,许多养殖户因无法维继而退出。
  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在2023年也经历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但随着猪价的回升,业绩开始回暖。牧原股份上半年营收1108.61亿元,净利润虽为-42.63亿元,但亏损幅度已有所收窄。温氏股份同期营收为899.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9亿元,亏损同比减少。
  猪肉价格的上涨,不仅体现在养殖环节,终端销售市场也受到影响。在北京新发地猪肉交易大厅,猪肉价格自端午以来持续上涨,至7月23日,价格区间在21.8元至24.5元/公斤之间,同比涨幅达40.30%。
  业内人士分析,猪企业绩的改善得益于生猪价格回暖和养殖成本的下降。以温氏股份为例,今年上半年毛猪销售均价为15.32元/公斤,同比上升5.09%,养殖成本下降,销量和价格的双重提升使得生猪养殖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猪价上涨的持续性仍存疑虑。近期猪价上涨,部分原因是市场供给的减少,母猪产能持续下降,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此外,养殖户的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尽管如此,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均表示,短期内不会因猪价上涨而大幅扩大产能,认为下半年猪价可能维持较好表现,但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多名业内人士和券商机构预测,下半年猪价仍有上涨空间,但上涨幅度有限。中金公司分析,考虑到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影响,短期内猪价上行趋势可能放缓,但第三季度猪价表现仍被看好。然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前四个月连续下跌后,5月和6月出现持续转正,意味着未来供给可能有所增加,对猪价走势构成不确定因素。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