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娩不仅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环节,也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正确的管理和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升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猪场带来更高的收益。以下几点是母猪分娩后仔猪护理的关键步骤。
  ### 一、保暖措施至关重要
  新生仔猪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善,极易受凉。因此,在仔猪出生的头1-3天内,应确保保温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0-32摄氏度,随后每天递减0.5度,直到21日龄时,温度应降至25摄氏度左右。稳定的温度环境对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 二、固定乳头,确保仔猪吃上母乳
  为了保证每头仔猪都能获得充足的营养,需要进行乳头固定。将体弱的仔猪安排在前面,让它们能够优先吃到泌乳量较大的乳头;而强壮的仔猪则固定在泌乳量较少的后方乳头。通过一到两天的观察与调整,可以确保仔猪都能固定在合适的乳头上,从而促进均衡生长。
  ### 三、剪牙与断尾:预防伤害与感染
  仔猪出生后6-24小时内进行剪牙,是为了防止锋利的犬牙在哺乳时伤害到母猪的乳房,避免母猪因疼痛而拒绝哺乳。断尾操作则能有效防止仔猪间的咬尾行为,避免细菌感染,同时也考虑到市场偏好,提高仔猪的市场接受度。断尾后,需密切观察,防止尾巴出血感染,确保仔猪的健康。
  ### 四、及时补水,满足生长需求
  水是仔猪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由于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母乳中的高脂肪含量会让仔猪感到口渴。若不及时补充清水,仔猪可能会饮用脏水或尿液,导致下痢等健康问题。因此,确保仔猪随时能喝到清洁的水是十分必要的。
  ### 五、适时断奶,促进独立
  在仔猪约21天龄时进行断奶,这不仅是为了母猪的健康考虑,也是为了让仔猪学会独立采食。通过在母猪泌乳高峰前和断奶前让仔猪尝试采食,可以锻炼仔猪的牙床,促进其胃肠发育,减少下痢的风险。通常建议在仔猪5-7日龄时开始进行补料训练,帮助它们适应早期断奶。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