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1533万头,相比去年减少了1984万头,下降幅度为4.6%。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同比减少259万头,减少了6%,但环比却上升了1.1%。
  市场分析指出,母猪存栏量的减少以及阶段性生猪存栏水平,预示着年内生猪供应将持续偏紧。特别是第三季度,供应将更为紧张,市场呈现近月价格强、远月价格弱的态势。
  在供应层面,7月份,由于母猪存栏量的减少,本月的标猪供应逐月下降,出栏压力减轻。标猪出栏正处于空档期,养殖者销售的积极性不高。饲料成本下降和市场对后市的看涨情绪,使得标猪压栏的风险相对较低,大多数散户和大型养猪企业选择压栏增重,导致市场流通的标猪数量偏少,养殖端存在提价支撑价格的意愿。
  在需求方面,标猪需求旺盛,特别是二次育肥者有补栏标猪的需求。前期低价补栏的二育户资金压力减轻,空栏较多,对高价标猪的购买意愿较强。然而,猪肉消费目前处于季节性淡季,高温和潮湿天气不利于消费增加,白条需求疲软,屠企开工率偏低,仅约23.4%。屠企采取按需采购的策略,对猪价上涨的抵触情绪增加。
  当前,生猪市场购销双方都处于较低的活跃度。消费需求短期难以显著改善,养殖端的出栏节奏将决定猪价的走向。近期,猪价上涨至19.16元/公斤后,养殖端挺价心态松动,出栏节奏加快,猪价承压下跌。
  然而,随着养殖端的惜售情绪升温,散户猪场销售减缓,集团猪企收单压力减轻,部分地区集团猪企有拉涨心态,北方猪价可能止跌反弹。然而,南方市场因购销谨慎,价格将保持稳定,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小幅度的涨跌调整。
  因此,预计未来1~2天,猪价可能会止跌上涨。7月20日,外三元生猪报价为18.99元/公斤。后续关注市场购销情绪变化,特别是集团猪企的出栏策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