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变更及重整计划进展

2024年12月19日,*ST傲农(603363)发布公告称,因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动和重整计划的实施,公司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将由漳州傲农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重整产业投资人联合体,包括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厦门谷味德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产业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根据重整计划,公司将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1,735,307,884股股票,其中1,005,000,000股由重整投资人受让,730,307,884股用于清偿公司债务。此次变更标志着公司在股权结构上的重大调整。

吉林省舒兰市兴山村: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省舒兰市兴山村通过应用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养猪场的刻板印象,实现了无异味、环保且高效的养猪模式。该技术不仅提升了猪肉品质,还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舒兰市畜牧局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11月中旬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11月中旬与11月上旬相比,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生猪价格环比下跌4.1%,创近6个月最低;玉米价格跌至近4年半以来最低点;大豆价格在连续六个周期下跌后首次回升;豆粕价格从上涨转为下跌。这些变动反映了当前市场上不同生产资料的供需状况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养猪行业的新‘三反’运动:反垄断、反全产业链、反自繁自养

本文探讨了中国养猪行业中提出的‘三反’运动,旨在解决行业内存在的垄断、全产业链过度集中以及自繁自养模式带来的问题。通过反垄断、反全产业链和反自繁自养措施,促进公平竞争,保护中小养殖户利益,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的可持续性。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本文介绍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商务部对特朗普提出的高额关税计划的回应。文章分析了中国畜牧业和饲料行业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指出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和国内饲料替代方案,降低了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从而减少了潜在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同时,强调了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三家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饲料产业发展

2024年12月20日,厦门建发、正虹科技及天邦食品在饲料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会谈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推动饲料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天邦食品凭借其丰富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经验,正虹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厦门建发则在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拓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合作不仅优化了饲料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国今年农业生产与经济增长形势良好,多项指标增速加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喜人,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与此同时,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均有所加快,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文章详细分析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表现,以及相关政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2024年生猪养殖扭亏为盈,产能调控机制优化

2024年,中国通过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成功实现生猪养殖行业扭亏为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合理区域,生猪价格回升,每头猪平均盈利约200元。头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显著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标准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带动行业整体素质提升。各地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疫情风险平稳可控。

畜牧业应对寒潮暴雪天气技术指导意见(2024版)

为了应对寒潮和暴雪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畜牧业应对寒潮暴雪天气技术指导意见(2024版)》。该指南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隐患排查和物资储备、及时掌握和上报受灾情况、抓好畜禽保暖防冻和饲养管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以及加强灾后投入品调运和畜产品销售等,以保障畜禽安全过冬并降低灾害损失。

养猪业的转型与跨界:大禹生物斥资1亿进军生猪养殖

本文探讨了当前养猪业的市场变化及企业的应对策略。随着猪价下行,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如大禹生物通过进军生猪养殖业务来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市场挑战并提升综合竞争力。文章分析了行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并展望了养猪业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