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猪价强势反弹突破6元大关,行业去产能预期升温

2025年10月下旬,国内生猪价格显著反弹,全国平均猪价突破6元/斤,达近24天高点。本文深入分析本轮上涨背后的二次育肥回暖、区域价差扩大、行业普遍亏损及上市公司业绩分化等关键因素,探讨当前猪市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现状与未来去产能趋势,为从业者提供市场研判参考。

腌腊季来临,猪肉价格迎来季节性回暖

随着冬至临近,全国迎来腌腊季,低温天气和节日需求推动猪肉消费回暖。本文结合Mysteel数据,分析10月猪肉价格‘先抑后扬’趋势、西南地区屠宰增量、批发与加工环节备货情况,并展望后市在供需博弈下的价格走势,探讨2025年春节推迟对腌腊周期的影响及市场关注焦点。

2025年三季度仔猪价格“腰斩”背后的供需博弈与四季度反弹预期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仔猪市场遭遇‘腰斩式’下跌,7公斤仔猪均价从431.67元跌至220.17元/头,跌幅超48%,跌破成本线导致全行业亏损。本文深入分析供应端产能扩张、母猪效率提升与需求端育肥亏损、消费周期错配双重压力下的市场逻辑,并展望四季度有望在供需改善下迎来超跌反弹,价格或回升至180-220元/头区间。

生猪市场企稳反弹,供需失衡下猪价回升空间有限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显现企稳迹象,10月24日全国均价达每公斤11.83元,连续五日上涨,但仍处低位。受2024年高能繁母猪存栏影响,三季度商品猪出栏进入高峰期,叠加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导致供大于求。尽管二次育肥和季节性消费回暖支撑短期反弹,但整体供需失衡持续,行业普遍亏损。专家预计四季度猪价仍将弱势震荡,产能逐步去化或推动市场触底回升。

猪价触底反弹:市场情绪回暖,养殖亏损收窄但压力犹存

十月下旬,国内生猪市场迎来阶段性反弹。受气温下降、腌腊需求预期及二次育肥入场推动,猪价从11元/公斤低点回升至11.84元/公斤,养殖亏损有所收窄。本文深入分析猪价回暖背后的消费驱动、供需变化与市场情绪博弈,展望后期行情走势,指出行业仍处信心重建关键期,未来猪价将取决于二育持续性与集团猪企出栏节奏。

9月上市猪企收入下滑明显 行业产能调整加速

2023年9月,国内18家上市猪企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8.74%,行业整体陷入亏损。受生猪价格大幅回落、供给增加与需求疲软双重压力影响,猪企面临‘增产不增收’困境。随着政策引导与产能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产能去化进程启动。展望未来,行业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企业需提升管理效率以应对周期波动。

大猪紧缺推高猪价,市场供需博弈加剧

近期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虽未全面进入6元时代,但受350斤以上大猪供应紧缺影响,出现结构性行情。本文深入分析本轮上涨背后的动因,包括标肥价差扩大、秋冬腊肉需求上升、二次育肥补栏情绪升温等,并指出当前整体供强需弱格局未改,产能去化仍需时间,提醒养殖户警惕后期集中出栏与市场波动风险。

温氏股份业绩承压:猪价下行逼近成本线,鸡业务回暖难挽颓势

温氏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微降,净利润同比下降18.29%,主因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三季度均价同比跌超30%,已逼近养殖成本线。尽管肉猪出栏量创新高,但量增难抵价跌压力,单季利润大幅下滑。肉鸡业务回暖但仍难弥补整体缺口。行业供给过剩致‘旺季不旺’,四季度或延续亏损。公司降负债、控成本应对周期底部,机构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拐点。

生猪市场陷入“旺季不旺”困局:产能过剩、需求疲软与政策调控的博弈

2025年国庆期间,全国生猪市场呈现‘旺季不旺’局面,现货与期货价格双双下挫。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及去产能力度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猪价持续低于成本线。尽管政策推动大型养殖企业削减母猪存栏,但行业整体仍面临供应增量大于需求增量的严峻格局,短期难现明显回暖。本文深入分析当前生猪市场供需矛盾与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