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2025年三季度全国工业饲料产量稳步增长 饲料原料使用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9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达3036万吨,同比增长5.0%,三季度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6%。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均实现增长,其中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增速最快。饲料出厂价格同比下行但环比小幅波动,原料结构持续优化,玉米用量下降,豆粕利用率稳定,低蛋白日粮技术成效显著。行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猪价连续五日上涨,多地突破6元大关

2025年10月24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回暖,平均猪价达每斤5.89元,实现连续第五天上行。尽管同比仍处近六年低位,较去年下跌33.3%,但市场情绪回升,17省猪价破6元,海南最高达6.9元。随着消费旺季临近和供应调整,猪价有望温和回升,但行业盈利尚未完全恢复,需关注后续供需变化。

美国联邦检验生猪屠宰厂数量变化与产能挑战:2002-2024年趋势分析

本文分析1982年至2024年美国联邦检验生猪屠宰厂的数量变迁与产能结构演变,探讨政府政策对中小屠宰厂发展的推动作用,解析生产线速度放宽对整体产能的影响,并揭示小型工厂在数量增长背后的实际贡献局限。结合USDA和NASS数据,深入讨论屠宰产能利用率、区域分布不均、大型企业主导地位及对生猪价格的敏感性,指出行业面临的‘屠宰瓶颈’风险与高峰调度挑战,全面呈现美国现代生猪屠宰行业的结构性特征与发展动态。

2023年1—8月我国畜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2023年1—8月,中国畜产品贸易呈现进口量下降、出口显著增长的态势。猪肉进口逆势上扬,禽肉出口飙升50.2%,牛肉进口量回落但金额上升,乳制品整体进口增长,高端品类需求旺盛。本文深入解析肉类、禽类、蛋类、乳制品等细分领域进出口数据,揭示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与国际供应链调整趋势。

台湾台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 全省紧急禁运五天

2023年10月,台湾台中市梧栖区一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累计死亡117头猪。当局已扑杀场内195头猪,并实施全台活猪禁运五天等紧急防控措施。本文详述疫情发展、应对策略及两岸与亚洲多地非瘟形势,强调生物安全与联防联控的重要性,提醒养殖户加强防疫,防止疫情扩散。

中美经贸关系迎来转折:从对抗到对话的关键一步

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释放积极信号,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不再考虑对华加征高达100%的关税。文章分析中国通过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和多元化进口渠道提升大豆自给能力,并凭借稀土等战略资源掌握反制主动权,展现综合国力与谈判底气。此次美方让步凸显实力赢得尊重,中美经贸进入新阶段,合作共赢才是未来方向。

中美元首会晤在即,中国重启美国大豆采购释放积极信号

中美元首即将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引发全球关注。会晤前夕,中国中粮集团重启美国大豆采购,签下18万吨订单,释放合作积极信号。此举或预示中国将恢复大规模进口美国大豆,影响全球农业贸易格局。本文分析中美大豆贸易动向、市场预期及对全球价格的影响。

中国9月零进口美国大豆:贸易格局生变,全球市场再调整

2023年9月,中国未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引发全球关注。尽管对美采购暂停,但中国当月大豆进口总量达1286.9万吨,同比增长13.2%,前九个月累计进口8618万吨,增长5.3%。进口成本同比下降12.5%,主要得益于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扩大采购。分析指出,此举反映中国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加速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构建更稳定的粮食供应体系。预计2024/2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将达1.0937亿吨,而美国农业部预估为1.065亿吨,凸显中美贸易预期分歧。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正面临重构。

大豆供应困局:进口依赖与全球变局下的粮食安全挑战

2023年四季度,中国大豆进口形势由乐观转为严峻。受巴西大豆价格大幅溢价影响,采购放缓甚至暂停,叠加中美贸易紧张导致美豆采购未恢复,市场对未来供应产生担忧。尽管巴西产量创纪录,但高价格削弱其竞争力,而美国大豆因低价重获优势。中国或考虑动用储备应对风险,凸显大豆进口依赖度高、来源集中等结构性问题,粮食安全与供应链多元化迫在眉睫。

中国需求推动巴西大豆出口创历史新高

根据巴西国家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最新预测,2024年1月至10月巴西大豆出口量预计达1.022亿吨,首次突破1亿吨,超越去年全年纪录。受中国需求推动及气候改善影响,巴西大豆产量和出口双创新高,同时玉米出口增长显著,豆粕出口略有放缓。2025年新季大豆播种进度加快,展现市场信心。本文深入分析巴西在全球油籽市场的主导地位及其出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