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防控

9月左右产能释放 下半年猪价起伏明显

近期猪价高位,养殖户补栏积极,预计9月产能释放,生猪价格回落。1-2月温氏出栏多于牧原,后受春节影响减少,3月牧原出栏领先。全国集中复产时间在10月后,猪价上涨刺激补栏,春节后下滑。7月猪价高位震荡,8-9月断档期,9-11月价格走低。12月消费回暖,猪价预计小涨。全年全国均价预测为11月28.88元/公斤,12月29.96元/公斤。

“精准清除”非瘟防控成败经验分享

本文总结了非洲猪瘟(ASFV)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包括及时发现、精准检测、停止生产操作、合理淘汰病猪、严格消毒等关键措施。同时,详细介绍了猪场内外环境的定期监测采样原则以及异常猪只的重点监控方法,为猪场提供科学的管理和防控指导。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一定要看!

本文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ASF)的概况、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对中国养猪业的影响,并提出了规模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包括科学选址、谨慎引种、提高猪群免疫力、全面消毒、饲养人员封闭管理、生物防控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文章强调了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保障养猪企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防疫物资清单,绝对干货!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充分的物资准备来应对非洲猪瘟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方案针对2400头规模的猪场制定,养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章由猪博士平台原创发布,旨在为养猪人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东南亚邻国非瘟疫情频发,养猪人该如何防控非瘟?

本文详细探讨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不同饲料和垫料中的稳定性及其通过节肢动物传播的可能性。研究涉及多种环境条件下的病毒存活时间、实时PCR与病毒分离技术的应用,以及代表性节肢动物携带病毒的能力。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病毒在某些基质中可存活较长时间,而节肢动物可能在病毒传播中起到机械媒介的作用。此研究为农产品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人”是关键!非洲猪瘟防控中不可忽视的核心枢纽

文章深入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中人员管理的核心地位,探讨了人员流动对病毒传播的影响,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和分级管控提升防控效能的方法。强调构建思想、制度、技术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以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

农村养猪场怎么消毒?消毒要全面细致

本文详细介绍了农村养猪场的科学消毒方法,包括消毒药浓度的合理控制、消毒操作要到位彻底、同步进行环境与带猪消毒、加强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管理以及正确使用消毒池和消毒室等内容,帮助养猪户有效防控病原微生物传播,保障猪场安全生产。

非瘟防控:生物安全≠万无一失,这些细节才是关键!

本文深入分析非洲猪瘟(ASFV)防控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安全执行不到位、病毒传播途径多样、猪群健康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综合防控策略。涵盖人员、车辆、物资管理,媒介生物控制,环境消毒及早期预警机制,助力猪场实现安全生产。

非瘟检测新方法:猪张嘴吐口水,病毒“一测即知”

京都大学联合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和宫崎大学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猪口腔液(>10mL)并结合LAMP技术,灵敏度较传统方法提升100倍。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需专业设备,适用于非洲猪瘟等猪病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尤其适合在小规模养殖户中推广。研究团队在越南北部进行的现场评估显示,新方法显著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