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防控

检疫新规发布!农业农村部开动物防疫研讨会,强调边境非瘟防控!

农业农村部近期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发布新版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规定。自2026年起全面启用电子化检疫证明,推行无纸化出证,强化生猪调运监管与数字化防疫体系建设,严打非法疫苗与私屠滥宰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

为什么消毒池、隔离带全到位,猪场仍爆发非瘟?

本文详细分析了猪场在非瘟防控过程中,出口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风险点,包括人员与车辆交叉污染、物资传递风险、环境清洁死角以及无害化处理环节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帮助养猪场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美国实验室发现:非洲猪瘟疫苗交叉保护差,不同地区应本地化疫苗开发策略

本文介绍了美国梅岛实验室开发的非洲猪瘟疫苗ASFV-G-ΔI177L的背景及其在越南的商业化应用情况,并重点分析该疫苗对不同基因型毒株的交叉保护效果。研究发现,该疫苗对同源毒株保护效果良好,但对基因差异较大的毒株保护效果有限。研究人员建议采用更全面的全蛋白谱分类方法,并提出应根据当地毒株特征开发区域特异性疫苗,而非采用‘通用’疫苗策略。文章来源于猪好多网,供养猪人学习参考。

非瘟防控刻不容缓!七步“拔牙”法,快速切断传播链

本文详细介绍猪场出现非瘟症状时的科学应对流程,强调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而非依赖药物。提供‘快速拔牙稳定七步法’,包括病猪淘汰、生产静默、环境检测、制定拔牙目标、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健康猪群及稳定后的持续防控措施,帮助猪场降低风险和经济损失。

非瘟检测新方法:猪张嘴吐口水,病毒“一测即知”

京都大学联合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和宫崎大学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猪口腔液(>10mL)并结合LAMP技术,灵敏度较传统方法提升100倍。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需专业设备,适用于非洲猪瘟等猪病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尤其适合在小规模养殖户中推广。研究团队在越南北部进行的现场评估显示,新方法显著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非瘟防控:生物安全≠万无一失,这些细节才是关键!

本文深入分析非洲猪瘟(ASFV)防控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安全执行不到位、病毒传播途径多样、猪群健康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综合防控策略。涵盖人员、车辆、物资管理,媒介生物控制,环境消毒及早期预警机制,助力猪场实现安全生产。

农村养猪场怎么消毒?消毒要全面细致

本文详细介绍了农村养猪场的科学消毒方法,包括消毒药浓度的合理控制、消毒操作要到位彻底、同步进行环境与带猪消毒、加强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管理以及正确使用消毒池和消毒室等内容,帮助养猪户有效防控病原微生物传播,保障猪场安全生产。

“人”是关键!非洲猪瘟防控中不可忽视的核心枢纽

文章深入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中人员管理的核心地位,探讨了人员流动对病毒传播的影响,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和分级管控提升防控效能的方法。强调构建思想、制度、技术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以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