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非瘟防控中,我们对猪场的进口把关都比较严密到位,但猪场出口在非瘟防控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人员与车辆交叉污染

人员流动管理:出猪过程中,场内工作人员与场外运输人员、装卸人员接触频繁,若消毒措施不到位,如未严格更换防护服、未对鞋底和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可能将病毒带入场内。

车辆消毒漏洞:运猪车辆在场外清洗消毒后,若未彻底干燥或消毒不彻底,病毒可能残留。部分猪场对车辆轮胎、底盘等隐蔽部位消毒不重视,这些部位易携带泥土、粪便等污染物,成为病毒传播媒介。

2. 物资传递风险

工具与设备共用:出猪时使用的工具(如赶猪棒、叉车等)若在场内场外混用,未严格消毒,可能交叉感染。例如,场外运输车辆上的工具未经消毒直接用于场内赶猪,易将病毒带入。

包装材料污染:病死猪或淘汰猪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纸箱等)若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能残留病毒,后续处理过程中若接触场内环境,存在传播风险。

3. 环境清洁与消毒死角

出猪台及周边区域:出猪台是人员、车辆和猪只集中流动的区域,地面、墙壁、栏杆等易残留粪便、血液等污染物,若未及时清理和消毒,病毒可能长期存活。

排水系统:出猪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若未经有效处理,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可能污染场外环境,进而通过雨水倒灌、昆虫传播等方式再次进入场内。

4. 无害化处理环节

病死猪转运:若病死猪由场外人员搬运至无害化处理车辆,场内人员与场外人员直接接触,或搬运工具未消毒,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处理设施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如化尸池、焚烧炉等)若未定期消毒,内部残留的病毒可能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扩散,污染周边环境。

综上,猪场出口的人员流动、车辆往来、物资传递及环境清洁等环节均存在非瘟防控风险,需通过严格的消毒制度、物理隔离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加以防控。

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