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大豆保卫战:本土增产、巴西增量,中国如何重构粮仓?

文章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大豆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通过扩大本土种植和重构海外来源两条腿走路的大豆破局策略。文中提到中国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采购量,并推动大豆种植技术创新及进口来源多样化,以确保粮食安全并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供需博弈加剧 豆粕市场或迎阶段性拐点

2025年以来,我国豆粕市场经历了剧烈的价格波动,主要受阶段性供需错配影响。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缓解了供应紧张,而养殖需求旺季和南美天气炒作则为市场注入新变量。文章分析了豆粕现货与期货价格的波动原因、库存变化以及市场未来可能的阶段性转折,结合供需两端的变化,探讨了豆粕市场的‘弱现实、强预期’特征及后期价格修复的可能性。

美豆重返中国市场?农业农村部:力争到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本文分析中国每年约进口1.5亿吨粮食,其中大豆占比近1亿吨,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蛋白来源。当前生猪产业面临成本压力,饲料价格波动影响深远。尽管巴西和阿根廷为主要供应国,但无法完全满足中国需求,美国仍为重要补充。文章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中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成效及未来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年底前或加快美豆采购,是“权宜之计”还是“战略转向”?

2025年7月中旬,中国是否会重启采购美国大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尽管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但分析师指出仅靠两国无法满足全年1.12亿吨的需求,中国仍需从美国进口1500万至2500万吨大豆。在关税和国际局势影响下,国企主导采购,而中国买家或将在下半年转向美豆市场。同时,巴西或将受益于中美博弈带来的价格上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