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中国年底前或加快美豆采购,是“权宜之计”还是“战略转向”?

2025年7月中旬,中国是否会重启采购美国大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尽管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但分析师指出仅靠两国无法满足全年1.12亿吨的需求,中国仍需从美国进口1500万至2500万吨大豆。在关税和国际局势影响下,国企主导采购,而中国买家或将在下半年转向美豆市场。同时,巴西或将受益于中美博弈带来的价格上涨机会。

美豆重返中国市场?农业农村部:力争到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本文分析中国每年约进口1.5亿吨粮食,其中大豆占比近1亿吨,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蛋白来源。当前生猪产业面临成本压力,饲料价格波动影响深远。尽管巴西和阿根廷为主要供应国,但无法完全满足中国需求,美国仍为重要补充。文章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中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成效及未来粮食安全战略。

供需博弈加剧 豆粕市场或迎阶段性拐点

2025年以来,我国豆粕市场经历了剧烈的价格波动,主要受阶段性供需错配影响。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缓解了供应紧张,而养殖需求旺季和南美天气炒作则为市场注入新变量。文章分析了豆粕现货与期货价格的波动原因、库存变化以及市场未来可能的阶段性转折,结合供需两端的变化,探讨了豆粕市场的‘弱现实、强预期’特征及后期价格修复的可能性。

大豆保卫战:本土增产、巴西增量,中国如何重构粮仓?

文章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大豆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通过扩大本土种植和重构海外来源两条腿走路的大豆破局策略。文中提到中国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采购量,并推动大豆种植技术创新及进口来源多样化,以确保粮食安全并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中美关税战升级:中国大豆采购转向南美潮起

文章分析了中美关税战升级对农业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变化。文中指出,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正在降低,尤其是玉米和大豆领域。同时,随着需求转向南美市场,巴西大豆成为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这可能导致全球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并对国内豆粕市场产生影响。

豆粕价格突然大跌,发生了啥?

本文分析了近期国内菜系市场全线大涨的原因,尤其是菜粕涨停的背景。由于中国对加拿大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导致菜粕进口成本上升。同时探讨了菜粕与豆粕的关系及价格波动原因,指出油厂停机延迟和巴西大豆到港预期是豆粕大跌的主要因素。文章还提醒投资者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及潜在风险。

“抛储”降不了温,豆粕的强势能强势到什么时候?

本文详细分析了近期豆粕市场的剧烈震荡,探讨了豆粕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文章指出,豆粕的强势表现主要受到供应紧张、进口大豆减少、油厂断豆停机及豆粕库存见底等因素支撑。尽管有抛储政策的消息,但实质影响有限,且短期内豆粕仍有继续上涨的潜力。此外,南美大豆到港的不确定性也为豆粕市场增添了更多变数。

养猪人抓紧备货!3月部分油厂或缺豆停机检修,豆粕价格又要开涨?

文章分析了国内豆粕库存连续下降、油厂停机减产以及进口大豆到港减少导致的豆粕供给趋紧情况,指出豆粕价格或将维持高位震荡。同时,饲料企业因豆粕价格上涨而陆续发布涨价通知,推高饲料成本。尽管生猪养殖端仍保持盈利,但饲料成本上涨对养殖户带来一定压力。文章还提到,南美天气状况和美豆供需变化将继续影响豆粕市场。

巴西豆粕价格逆袭阿根廷,收割迟缓引爆市场

本文报道了2024年11月以来巴西豆粕出口现货价格首次高于阿根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巴西大豆收割进度迟缓导致短期供应紧张。文章详细分析了巴西和阿根廷豆粕市场的价格变化、天气影响、出口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预期。尽管巴西中部和南部的天气条件可能影响产量,但预计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仍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75亿吨。阿根廷削减豆粕出口税至24.5%,激励了农民的销售,过去一周交易了约70万吨旧作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