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金九银十”失灵:猪价为何在消费旺季超预期下跌?

10月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滑,标猪出栏均价跌至11.08元/公斤,创年内新低。受产能过剩、供应集中释放及节日消费不及预期影响,市场供强需弱,猪价呈现‘旺季不旺’格局。尽管低价或引发养殖户挺价情绪,短期仍难改磨底趋势。本文深入分析猪价下跌原因及后市走向。

北方持续稳,二育有进场!10月13日全国最新生猪报价

今日养猪业行情稳中伴跌,北方猪价稳定有涨,南方持续走弱,广西跌至4.8元/斤。消费疲软叠加散户出栏增加,集团缩量支撑价格回稳。10月供应压力逐步上升,短期或震荡调整,建议养殖户理性分批出栏,避免盲目压栏与二次育肥。

养猪只要你记住三句话,保证你的猪秋冬不咳嗽,根本不需要用药!

想知道猪秋冬咳嗽不靠药物的解决方法?记住这三句话:保温、通风、用益生菌!即使猪已咳嗽,通过科学管理+伪狂犬免疫+替米考星、麻杏散和干扰素拌料7天,再配合益生菌延长使用,3天见效,15天搞定。来自一线兽医小东的实战经验,助力养猪人轻松应对秋冬季呼吸道问题。

陈瑶生|数据驱动下的生猪产业构建和价值

本文整理自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关于数据驱动下生猪产业重构的演讲。文章探讨了在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冲击和政策调控背景下,中国生猪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养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通过分析小农户与大型企业两个极端案例,指出产业价值分享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强调未来养猪不再是简单的活猪销售,而是向‘猪肉工厂’转变,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成本控制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演讲深入剖析了大数据、5G、人工智能在育种、养殖、屠宰溯源等环节的应用前景,提出构建覆盖全产业的数据生态体系,实现从种猪到消费端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推

10月14日猪价|二育托底,北方多地止跌回稳!

今日全国生猪收购均价下跌至5.50元/斤,环比下降0.02元。海南最高价7.3元/斤,广西最低4.9元/斤。尽管多地猪价下行,但二育进场支撑市场,南北采购陆续开启,关注中大猪价格走势及区域出栏动态。

蓝耳净化为什么要从后备猪流开始?

本文详细解析蓝耳病净化为何需从后备猪流开始,介绍蓝耳净化三大基础措施:后备猪内循环、空气过滤与阻断接触传播;阐述人员携带蓝耳病毒的消杀方法,深入讲解支原体引发的四种主要猪病及其临床表现,特别是猪肺炎支原体的症状与剖检特征;同时提供育肥后期发白猪的护理方案,并科学指导饮水加药的最佳时间段与持续时长(4-6小时),确保治疗效果并避免药物浪费或中毒风险。

生猪购销基本面偏空,猪价节后呈现快速下降走势

10月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进入‘5元时代’,较下半年高点回落超28%。受节日需求回落、集团猪企出栏增加及供需失衡影响,猪价面临‘破5入4’风险。本文深入分析9月以来猪价下跌原因,并探讨养殖端惜售、二育入场等积极信号对后市的影响。

猪价跌至年内低位,生猪产能去化成关键

尽管国庆中秋双节带动消费预期,但2023年10月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全国均价跌至年内新低,行业普遍陷入亏损。受前期产能偏高、供给充足及需求乏力影响,节假日对猪价的拉动效应减弱。主管部门推动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部分龙头企业已采取降重、控产等措施。分析师认为,产能去化仍需时间,短期猪价或继续承压,四季度腌腊旺季或带来小幅支撑,但反弹空间有限,2026年猪价回暖取决于去产能进度。

火力全开,22省猪价再迎上涨!北方单日飙涨0.2元,后续猪价怎么走?关键看这3点

10月15日全国猪价止跌回升,华东、华北标猪涨至11.4元/公斤,东北涨幅明显,但华南仍疲软。本文深度解析猪价反弹背后的供需变化、二次育肥影响、腌腊旺季预期及四季度行情拐点可能性,揭示南北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深层原因,为养殖户提供出栏策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