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严重时会导致猪死亡,猪附红细胞体该如何防控?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寄生虫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黄疸、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母猪在产前产后易发,表现为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皮肤变化、产道感染等。实验室诊断通过血液检查可见寄生虫体。治疗包括补充体液、抗感染、使用三氮脒和多西环素等药物。部分母猪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心力衰竭死亡。

这么做秋季断奶腹泻率减少80%,值得收藏!

仔猪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全易患腹泻,尤其在断奶后1-2周和10天发病高峰。秋季腹泻增多与饲养管理、过早添加新玉米有关。通过提前转群、控制温差、保持猪舍卫生、科学教槽、避免滥用抗生素并使用杜仲叶提取物等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腹泻,保护肠道健康。同时,对新玉米的处理和使用也至关重要,确保其充分淀粉化以减少消化问题。猪场需注重饲养管理,及时预防腹泻,避免对仔猪生长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实验表明,杜仲叶提取物在饲料中的添加有助于解决腹泻问题。

多方利好因素促进猪价上涨,预计12月份猪价好于11月份?

全国猪价近期上涨,受政策利好、屠宰企业开工率提升和短期猪源减少等因素影响。然而,整体供应宽松,且需求增长有限,预计12月猪价将好于11月,但不会有大幅度上涨,预计价格区间在15-15.4元/公斤。

2025年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价格下行压力凸显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随着养殖效率提升,2025年生猪供应增幅或显著超过需求,导致供需失衡加剧,猪价面临承压。尽管消费端保持稳定,供给端压力突出,预计自2025年3月起,生猪出栏量加速增长,市场将进入持续供应宽松阶段,猪价震荡下行概率较大。供过于求是2025年猪价走低的核心动因,叠加资本竞争及不确定性因素,市场波动风险或将进一步放大。

消费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养猪人的日子恐怕要更难了!

本文分析了年后猪价的快速下跌及其原因,讨论了猪价短暂回升的原因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生猪市场的压力。文章指出,尽管近期猪价有所上涨,但由于消费跟进不足、情绪面不给力以及养猪成本上升,后续生猪市场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长期来看,猪肉消费呈下降趋势,而养殖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养猪人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

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破局?

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盈利空间受限、行业竞争加剧及疫病防控压力等多重挑战,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整合也带来了新机遇。文章深入分析了猪价波动、饲料成本上升及疫病防控形势,并探讨了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及行业整合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企业需通过降本增效和优化管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出现积极变化!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猪市“冰火三重奏”:产能过剩、成本扰动与底部豪赌

2025年3月CPI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滑0.1%,而猪肉价格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文章分析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仔猪销售情况、饲料成本波动等因素对猪肉市场的影响,并探讨了供需矛盾及未来猪价走势。尽管供应端压力较大,但需求端疲软限制了价格上涨空间,预计猪市将逐步进入供强需弱格局。

二育拉涨猪价,近期猪价或维持横盘?

近期生猪价格连续四日上涨,主要受二次育肥增多的影响。数据显示,二次育肥量环比增幅明显,短期内减少了市场供应,推动价格上涨。尽管当前处于消费淡季,但猪价下探至14元/公斤左右时,将刺激二次育肥和冻品入库的积极性,为猪价提供支撑。未来猪价走势将取决于二次育肥行为变化及其他需求因素,预计短期内维持横盘态势。

生猪出栏均重环比增加 价格上涨空间或受抑制

本文分析了近期全国生猪市场的行情,包括价格波动、养殖利润变化、产能供给和需求情况。数据显示,随着猪价上涨,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同时养殖效率也在提升。尽管短期内供应增加可能抑制价格上涨,但整体猪价仍偏强运行,需关注后续冻肉库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