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观察

四季度猪价上演多空“终极对决” ,猪企在2025年或仍能过个“肥年”?

进入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后,猪价却连续下跌超两个月,跌幅超20%。背后原因是仔猪扩产和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导致供应增加,而能繁母猪去化推动的周期上行未能顶住下行压力。四季度成为多空决胜局,若猪价‘旺季不旺’,猪周期上行或告终;若猪价上涨,则2025年猪企与养殖行业有望继续盈利。文章详细分析了猪价波动的原因及未来走势,并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潜在影响。

猪业格局大变,养猪业竞争白热化!10大猪企分割全国20%版图!

文章探讨了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前十大上市猪企在全国出栏量中所占比例从5%增长到20%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养猪业的规模化进程加速,行业格局从散户为主转变为巨头主导。尽管如此,家庭猪场和中小型放养公司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展现了灵活性,并通过创新手段保持竞争力。文章还强调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及防止垄断的重要性,以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1—8月我国畜产品贸易情况:猪肉进口下降

2023年1月至8月,我国畜产品贸易情况显示,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1.3%和17.7%,而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21.5%和4.5%。具体来看,肉类及杂碎进口量下降13.9%,其中猪肉进口大幅减少,牛肉进口略有增长,羊肉进口下降。禽肉进口减少但出口增加。蛋类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乳制品方面,各类乳制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大包粉的进口量明显减少。

玉米还得等,小麦已经提前进入上涨黄金期,能涨多高?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麦市场的上涨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尽管小麦价格在接近1.25元/斤时遇到阻力,但四季度到春节前是小麦需求的旺季,加上政策面的支持和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刻,小麦市场有望迎来黄金时期。然而,供强需弱的格局和市场情绪仍然对小麦价格的上涨构成一定限制。文章探讨了小麦与玉米市场的不同走势,并提醒读者抓住短暂的小麦黄金时间。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短板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短板,包括市场调控机制不健全、养殖技术与设施落后、疫病防控体系不足、产业布局滞后、优质种猪资源欠缺以及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9月猪价“一地猪毛”!什么原因导致的?后期会不会涨?

本文分析了2023年中秋假期前后生猪价格的波动情况,指出传统节假日利好效应减弱,生猪价格再现‘逢节必跌’现象。文章详细探讨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变化对猪价的影响,并结合业内专家观点预测短期内猪价将继续震荡下行,但因供应量减少,整体盈利状况仍相对稳定。文中还提到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但其对消费的提振效果尚不确定。

1个月收储3次,猪价仍跌跌不休?

本文详细分析了2023年9月中国市场的大幅波动,特别是粮食市场(如玉米、小麦)和猪价的显著变化。文章探讨了猪价超预期下跌的原因,包括宏观经济的影响、猪肉消费需求下降以及市场对供需关系的误判。此外,还讨论了国家猪肉收储措施的效果及对未来猪市的展望。

股价涨疯了!养猪巨头们大手笔回购股份,释放什么信号?

本文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近期的股票回购计划,探讨了两家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回购目的及其对股价和市场信心的影响。文章指出,两家公司通过大额回购股份,不仅传递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旨在稳定股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提升团队凝聚力。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公司采取的策略。

养殖行情逐步恢复!猪料需求现好转:有一线销售员较年初单月多卖100吨

随着生猪养殖行情逐步恢复,今年上半年承压的生猪饲料行业正得到一定改善。一线销售人员表示,销量较年初有所增加,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生猪养殖盈利逐渐稳定,饲料需求将企稳并成为相关企业业绩改善的支撑点。此外,豆粕等原料价格下降也对饲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利好。头部饲料企业如新希望、海大集团和大北农的猪饲料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1300万散户退出!养猪业变革“农户时代”,代养成新出路?

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后我国生猪产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政策和资本推动下,集团场迅速发展,而大量中小散户快速退出。文章探讨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收入和企业运营的影响,特别是双胞胎和温氏等企业在这一转型中的表现和策略。同时,文章强调了养殖模式的升级和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